陈皮行业市场多大?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因陈皮一般用柑橘皮作为原料,而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所以陈皮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东、四川、浙江、广西、湖南等地,其中四川、湖南的产量较大,而广东新会出产的陈皮最佳。


【资料图】

陈皮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食养俱佳的著名地方特产,它是广东道地药材,乃"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和"广东十大中药材"之一。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陈皮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陈皮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陈皮为常用理气药,功效与应用随着实践与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从秦汉时期的理气功效逐渐增加了止呕、健脾利尿、驱虫、化痰止咳、下气调中、解酒毒、治妇人乳痈、燥湿祛郁等功效与应用。广陈皮作为陈皮中的特殊和优良品种,有其独特的功效和药理。其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药性辛温可以理气调中,苦温可燥湿运脾。为脾胃气滞湿阻及痰湿壅盛之要药,作用重点在于理气燥湿。

普通陈皮主要产于福建、四川、浙江等地。广陈皮作为广东省的道地药材,主要产于广东新会、四会。在广陈皮中,新会皮的产量很大,约占90%,四会县亦有少数出产,四会皮的产量仅占10%.陈皮市场需求状况zhuyao1用于出口、中成药、中药饮片、陈皮茶、食品、添加剂和香料等。在出口方面,主要出口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及港澳地区,被广泛用作食品辅料,成为滋补品、汤类食品不可缺少的佐料之一。 此外,欧美市场对陈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陈皮产业是新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新会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新会陈皮产业企业超1700家,已形成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带动全区6.5万人就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45亿元。百亿规模的新会陈皮市场,为当地品牌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及空间,新会陈皮产业也正逐步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柑橘产量为4584.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0.8%;2020年,我国柑橘产量为5121.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1.7%。由于具有稀缺性,陈皮年份越久,数量越少,价格也越高。十五年份的陈皮,2019年价格为800元每斤,目前已经达到1600元每斤。二十年份的陈皮,2019年价格为2000元每斤,目前已经达到3000元。陈皮价格迎来大涨,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主产地江门市新会区遭遇台风极端天气,造成柑橘减产30%。并且由于广东省的耕地保护政策,有相当数量的新会柑橘土地退出种植。

目前,新会茶枝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陈皮初级产品产量超5000吨,深加工产品近百种,行业产值达85亿元,带动全区农民直接收益超12亿元。其中,新会陈皮村平台2019年整体营收达6.2亿元,多个陈皮品牌/商户凭借平台优势和诚信经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创收百万。多年来的宣传和投入,新会陈皮产业硕果累累,目前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形成食、茶、健、文旅、金融,6大类35个细类10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大大提升产业质量。

新会陈皮产业从1996年到2021年实现了产值从不足300万元到破百亿元的跨越,吸引社会投资超30亿元,注册经营主体超1000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药、食、茶、健、文旅、金融6大类35个细类10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目前新会陈皮的市场增量空间已经过去,简单来说就是新会陈皮这一波“红利期”,于2020年开始到2022年这三个年头里面已经走完,剩下的时间将进入市场调整期,对于新进入者可能并不友好。

目前全国陈皮总共年销量大约在5000一6000吨。按目前陈皮市场的均价来估算,陈皮市场规模可达到4亿元。从陈皮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应用情况来看,它在防治人类的疾病方面可发挥巨大的,中国特别是南方广东橘皮资源丰富,又有作为药用的传统,如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开发,陈皮相关的现代特色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按照现有发展速度和"国家扶持养老养生产业的指导意见",养生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5-10年全国陈皮产业有望发展8-10亿元。

跟两三年前相比的新会陈皮更多地聚焦在于“工艺皮”,而到今天更多的从业者把目光放在了外地皮身上,例如来自广西陈皮的竞争——市场上绝大部分流通的新会陈皮,其实都是来自广西地区。

以广西浦北为例,近年来浦北的陈皮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从2019年产值不足1亿元,到2020年达5亿元,再到2021年翻番至10亿元。

到了2022年,浦北县新种植大红柑1540公顷,总面积达4800公顷;力争五年内新增大红柑种植6000多公顷,实现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1万公顷(约15万亩,而新会地区不超过10万亩),陈皮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值超100亿元。

陈皮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业界人士认为,目前新会陈皮的市场增量空间已经过去,简单来说就是新会陈皮这一波“红利期”,于2020年开始到2022年这三个年头里面已经走完,剩下的时间将进入市场调整期,对于新进入者可能并不友好。

目前所谓新会陈皮种植“核心区”、“功能区”,其实是属于大家炒作的一个概念,“新会陈皮‘核心区’这种说法官方并没有认定,这只是民间说法。官方一直都是在推新会陈皮,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一旦推出所谓的种植‘核心区’等区域,就会搞得新会陈皮市场非常挤兑,导致大家都疯狂的抢‘核心区’的柑橘资源。”

产自“核心产区”的陈皮一定最好吗?业内却并不这么认为。刘明表示,之所以大家如此推崇所谓的“核心产区”一说,主要还是过去这里的土壤、水质较好,“过去这几个产区都是冲击平原,土壤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价值。”

虽然市场上热炒所谓“核心产区”的概念,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来自上述所谓的“核心产区”的柑橘,开出的柑皮所做出的陈皮,也不见得质量就真的上乘。

在新会区,一般种植的是茶枝柑品种。在刘明看来,新会茶枝柑这个品种,不同产地种植出来可能有一些区别,“比如说在新会同一块地耕种,不同的人去栽种、施肥以及日常管理,种植出来的柑皮品质都不一样。”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工艺皮就是不经过自然晾晒,直接设定好温度,不断地翻转,使得柑皮充分干燥,通过反复高温高湿的处理,使一年的新皮达到老皮的颜色,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做出外观看起来像是10年份甚至20年份的‘新会陈皮’。”

另外,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网上卖的所谓的100块或者200块/斤的“十年(份)新会陈皮”,有的也是这种工艺皮。“有的商家甚至直接用沃柑皮制作,1块钱/斤的沃柑,20斤果做1斤皮的情况下,原料成本20元。”刘明说,通过不断烘干、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处理,很快就可以做出十年新会陈皮的品相和气色,电商销售量很大,利润在100%以上,基本是暴利。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6年中国陈皮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