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军川农场有限公司严格按照集团和分公司党委部署要求和主题教育有关安排,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综合施策提单产,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关资料图)

查看水稻长势(央广网发 杨倩 摄)

精细高效管理,农作物长势良好。当前正值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农场有限公司的5.2万亩玉米已进入乳熟期,长势喜人。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设立“科技课堂”“流动课堂”30余次,培训农户700人次,面对面讲授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注意事项,并推广精细耕作、松耙垄前撒施基肥、分层精准施肥、播耕连体、节水滴溉和健身促控一体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应用,解决种植难题、回应职工群众关切,全力以赴完成当前田间管理工作。

查看水肥一体化设备运行情况(央广网发 杨倩 摄)

据川南管理区技术员孔令志介绍,这块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是龙垦1807,具有抗性强产量潜力高等性质,在4月26日时就完成了播种,亩保苗株数在5300株左右。管理区提前在田间铺设滴灌管、配套灌溉设备,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进行滴灌,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同时结合防病、防虫,在大喇叭口期、抽雄初期和乳熟初期喷施3次叶面肥促早增产。

水稻籽粒饱满,丰收在望(央广网发 杨倩 摄)

提高农田建设和黑土保护水平,夯实粮食增产基础。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因地制宜,逐年推进规模化格田改造工程,减梗、扩池、平地、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标准再提升。同时,与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提升作物产量适用技术进行指导、论证和咨询,强为提高单产寻求有力技术支撑。

田间大课堂(央广网发 杨倩 摄)

据科普管理区副主任杨友亮介绍,应用旱育壮苗智能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稻谷品质安全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全面标准化管理“三化两管”栽培模式及智能化控制灌溉等新技术,确保实现节水节肥节药、保护黑土耕地、改善农作物品质目标。虽然近期高温多雨,但是由于选种适合、管理及时,目前水稻长势良好,水稻产量稳中有升。

严把农时抓标准,稳粮扩豆保产能。军川农场有限公司把集团发布的各项标准作为指导依据,提高技术标准到位率,围绕农业生产“六统一”和“十化”管理,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生产全过程贯穿标准化管理,促进三大作物标准化提升。于5月18日完成水稻插秧,旱田生产4月28日完成玉米播种、5月7日完成大豆播种,三大作物均播(插)在高产期。并且牢固树立减损即增产观念,围绕精量播种和机械调整改装,减少农业生产用种。截至目前,共更新大豆播种机、卫星辅助导航设备、智能化轨道车等智能化、高性能农机具1752台套。

据富川管理区种植户庄宝海介绍,现在大豆正处于鼓粒期,一棵大豆植株上最多的能结60个豆荚,这与各环节作业标准化密不可分。

军川农场围绕质量、科技、绿色、品牌“四型农业”精准发力,实现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提高。接下来,农场有限公司将全面开展农机具检修保养工作,适时机械减损收获,把收获过程粮食损耗降低到3%以内,增加各作物单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