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龙江河沿岸群山环抱,风景秀美如画。在龙田镇水稻制种基地,稻谷飘香,机器轰鸣,制种大户朱永辉正忙着机械收割。

“今年种植的是新品种,产量和品质都不错,预计可创收25万元。”朱永辉高兴地说,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农技人员的悉心指导、销售市场的巨大需求都是他增收致富的底气。


【资料图】

龙田镇兴龙村水稻制种基地迎来收割期(陈昆 摄)

岑巩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百亩以上坝区124个,千亩以上坝区18个,丰富的山间小坝创造了良好的制种隔离条件,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制种禀赋和条件,是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在“稻”路发展历程上,岑巩县紧抓“第一资源”这个关键,围绕打造现代高效种业,大力实施“人才护地”“人才护种”“人才护产”三大工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岑巩县人才服务粮食安全工作方案》,为岑巩杂交水稻制种、粮食生产流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县62名农技人员分片对水稻制种基地定期提供技术指导服务,30名乡土人才通过外出学习或借助参加水稻制种专家现场讲学的契机不断提升实用技能。

水稻制种基地迎来收割期(陈昆 摄)

同时,水稻制种产业,最需要的就是科技创新。2021年10月,岑巩县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签订了为期五年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省水稻所科研团队为岑巩县组建水稻制种技术研发机构、专家工作站提供人才支撑,将岑巩县作为重要的水稻科研、示范、试验基地,并定期到岑巩县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两年来,省水稻研究所先后到岑巩县开展科研活动20余次,帮助攻克解决技术难关24个,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农机员操作收割机收割种子(陈昆 摄)

此外,为助推水稻制种产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促进种农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岑巩加强本地水稻制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爱制种、懂制种、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大有镇塔山村创建了集授课、实训、科研为一体的“岑巩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聘请省、州、县、乡四级水稻制种专家集中为从业人员劳动力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等实用工种业务培训,全力培育打造“思州稻种工”劳务品牌,并于2022年成为省级劳务品牌,实现了贵州省在杂交水稻制种领域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考核零的突破。

据悉,2023年岑巩县将再培训水稻制种工人600人次以上。培训合格后,不仅可以在三穗、镇远、新晃等周边县市进行水稻制种技术指导,能力突出的还有机会出省、出国施展才华。

在上级政策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岑巩县共争取全国制种大县奖补资金、省级基金、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等涉农资金2.57亿元。“2023年,全县共落实制种面积3.8万亩。预计到2025年,全县水稻制种人才规模达3000人以上,制种规模常年可保持在4万亩以上,可供1150万亩大田水稻种植,产生效益达3亿元以上。”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波说道。(杨宝)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