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益——在虚拟环境狙杀“敌机”

■解放军报记者 张东盼 通讯员 王 旭 王崇嘉

“发现‘敌机’,立即组织抗击!”初春时节,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模拟仿真训练室内,一场模拟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资料图)

听到指挥员指令后,头戴智能传感头盔、肩扛导弹模拟发射筒的2名导弹射手迅速锁定目标。

“‘敌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影像靶,导弹射手通过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对其进行锁定、瞄准、击发,从而获得沉浸式战场体验。”该旅领导介绍,模拟仿真技术是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新射手快速适应战位、融入战位。

据了解,以往该旅进行该型导弹课目训练,要考虑场地、天气、装备损耗等多种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斗力提升。为此,该旅组织专业骨干同院校专家一起,运用模拟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资源建成多个模拟训练场地。同时,他们引入影像还原、数据采集、红外感应等技术,配套生成官兵训练数据库和个人电子档案,为强基补差、专攻精练提供数据支撑。

“开展模拟仿真训练,让官兵多了感知战场环境的机会,为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打下基础。”该旅领导介绍,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可构设全天候作战条件,模拟高山、海岛、荒漠、雪原等多种战场环境,并融入复杂敌情要素、设置连贯突发特情等,全面锤炼官兵实战能力。

记者在模拟仿真训练室控制中心看到,射手袁峰按下“高山模式”按钮后,屏幕场景瞬间切换。层峦叠嶂间,他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快速搜捕目标。突然,“敌机”从低谷处一跃而起,企图实施超低空突防。袁峰沉着冷静,快速做出反应。

“模拟仿真训练室建成以来,导弹射击训练质效明显提升。”该旅作训科科长于洪林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只能在野外驻训、实兵演练等时机组织实弹射击训练,导弹射手实操机会较少。如今,有了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新射手可以随时上场练习,并结合实践摸索改进自身不足,有效提升了训练效益。

训练结束后,3D影像技术还能立体还原现场情况,系统自动生成训练成果曲线图,导弹射手的优长和短板一目了然。借助这些训练数据,指挥员深入分析各要素环节,并与大家一起就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为改进训练质效打下基础。

据该旅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创新组训方法、拓宽组训思路,并结合担负的使命任务优化训练方案,针对性调整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参数,使课目设置更加贴近实战要求,最大限度提升科技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本文刊于2月26日《解放军报》2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