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由钻采工艺研究院主导的《井场光伏微电网试验》项目所配套的200kWp光伏电站,在采油一厂尕斯油田开工建设,标志着油田首个新能源试验项目成功启动。

《井场光伏微电网试验》项目主要是开展光伏及储能技术现场试验,主攻井场复杂负载工况下的“光储一体化”微电网控制技术,验证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锌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在高原地区的应用性能,在实现抽油机井光伏替代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光伏发电的实际发电量、光伏微电网耦合市电网运行特点,对后期在盆地范围内布置大规模分布式供电系统提供依据,也为油田光伏规模开发做好技术储备。

项目由集团公司勘探开发总院《电化学高效储能与规模应用示范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从方案制定、材料到位、建设场地平整等,项目前期准备耗费近两个月。”看着自己参与的试验项目正式开工,钻采工艺研究院集输(新能源)工艺研究所的赵永平言语间透出难以言表的喜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青海油田所处的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洁净、空气干燥、纬度低、太阳总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居全国前列,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油田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发力,深化落实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2022年获得新能源指标240万千瓦,荣获集团公司新能源市场开拓先进单位称号。

“目前,国内光伏电站技术相对成熟,但运用于油田的壁垒在于光伏发电时间和油田用能时间不完全匹配,也与市电存在差异,那么如何产出与油田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相适应的全天候替代电能是才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赵永平目前正在花土沟全面负责跟进这项试验。谈到存在的技术壁垒,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抽油机工况复杂,功率大小不恒定,这就要求光伏电的质量必须提起来,才能满足油田全面替代的需要。”

假如选用了合适的储能装置,白天光伏生产出的电可以满足试验区用电设备的需要,同时剩余的电通过储能装置储存起来夜间使用,储能系统可以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提供一定的缓冲,起到平滑出力、能量调度的作用。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新能源发电功能率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光伏电利用率。因此,选用何种储能装置成为了关键,储能电池的性能也直接关系到电能的质量。

“我们这个试验就是要把市场上主流的储能技术引入高原,来验证在油田野外恶劣环境下,频繁充放电、高功率充放电时,何种电池能够‘杀出重围’‘脱颖而出’。”赵永平补充道。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200kWp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37万度。在满足试验井组设备用电的同时,将余电通过油区已建立的电网进行上网消纳,不但能够降低油田的市电用量,还能实现试验井组低碳生产。

2023年油田公司“两会”指出,要突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加快推动“风光气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建设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不断做大能源总当量。油田新能源技术保障部门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油田“两会”精神,在此次试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油田风光资源禀赋,强化新能源技术研究和清洁替代现场试验,为油田建设绿色矿山贡献科研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