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璀璨的晨光散落在河面上,微风轻拂,映出河畔靓丽的半方塘景区建筑;密密麻麻的猕猴桃种植水泥桩顺着山势成列而上、连绵起伏……

近年来,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立足本土自然山水、人文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聚焦产业发展,培育乡风文明,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既带富了村民,也建强了村子。

米箩镇倮么村坐落于美丽的巴朗河畔,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渔米之乡”“水城米粮仓”的美称,是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水城区“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的核心区。境内有水上乐园、“三变”博物馆、十里“芭蕉长廊”、百里猕猴桃产业带、射拉河“迷殃洞”、九龙洞、锅底洞等景观景点,是休闲度假和农耕体验的绝佳胜地。近年来,倮么村依托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提质升级村级经济收入为目标,发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谋、成果共享,真正让群众实现“米满箩筐、钱满口袋”。

半方塘景区建筑(央广网发 李燕利 摄)

米箩镇倮么村村支书王继跃说:“我们以产业促发展、以旅游带就业,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用靓丽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我们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带动群众增收共促双赢。2007年引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种植,发展到现在人均年收入从3200元增加到15300元,实现了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春节期间,打造的靓丽景观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摆摊的三十多户农户收入达二十多万元。”

在文旅融合,打造“产业引领型村居”的基础上,倮么村还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群众自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进行乡村社会治理,依托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同时,通过开展入户宣传、召开群众会、组织节日活动等方式,推进社区环境持续向好,进一步增添美丽乡村的靓丽底色。

“下一步,我们将把村北面不适宜粮食种植的区域盘活,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成万亩生态竹林,将生态做成产业,这不仅能增加旅游亮点,竹子丰产后竹产品的加工制作也能为群众增收,力争让倮么村人均收入再翻一番。此外,布依族文化小镇建设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以布依族文化为特色,宣传展示布依风情,实现民族文化到经济价值的转变。”王继跃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