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100多家独立书店共同参与一项名为“一书换一书”的活动,规则十分简单,读者带一本自己的闲置书来,就可以换走一本其他人带来的书,活动还鼓励参与换书活动的朋友在自己带来的书中,给交换者留下感想或与书相关的故事。

网络上,不少人写下了换书心得,一位读者交换到的小说扉页上写着“希望这本书能在你的手中发出新的光辉”;还有读者专门留下了自己曾夹在书中的花朵,“郁金香花瓣已经褪色了,但清香依旧”。那么,这些寄托在书籍和文字里的浪漫,除了给读者带去精神的享受,又给参与活动的独立书店带来了什么?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分享能为独立书店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吗?

每一个提供旧书的人都会在里面放一张书签,写上你对下一任主人的话……


【资料图】

在网络上,北京读者佐荧分享了自己在西单一家书店换到心仪闲置书的过程。书架上等待交换的书,几乎都留下了前一位主人的故事,比如一本漫画上贴的便利贴写着:“我的第一本漫画。”佐荧想要换的这本书里,则夹了一份与书相关的周边产品。

“‘我的第一本漫画’的故事好棒。我要换这本2005年6月的书,不知道这位拿出自己17年前旧书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是谁,但是我非常感谢……”佐荧说。

当这一视频被分享几天后,有用户留言评论表示书是自己留下的“被你拿到真的好开心”。不少网友还带着孩子去交换闲置书。

我拿了我最喜欢的书来换,希望大家也要拿自己喜欢的,换到书好开心!哪位小朋友会换到我的书呢……

换书,是一种偶遇,更是一种必然——换走这本书的人,与你有着共同的关于书籍的审美与志趣。

北京朝阳区一家书店的店员介绍,交换的规则十分简单。“书店不收教材跟盗版书,我们希望大家带的都是发自内心喜欢,读过后想要去交换的书,另外希望跟自己有点故事,这会比较有意义。这个活动有专门的小架子,一排书都是大家拿来交换的,从里面选就好。”

这个颇具浪漫色彩的活动,此刻还在全国100多家书店中进行。江西南昌的陆上书店在活动之初,也精心挑选了佳作,给早期来换书的顾客提供交换。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邢泽宇,和店员们一起留下了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所有看似莫名其妙的际遇,其实都是命中注定。”

邢泽宇表示:“书店本身是会员制,仅针对会员开放。但是这样的活动,其他不是会员的读者也可以来书店体验。一开始放在架上的10本书是我们挑选出来的新书,现在已经变成了读者带来的书,推车里的物料也每一次都是满的。来过的客人都觉得很好,有点以前笔友交换的感觉。”

在浙江,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晓风书屋也在旗下的两家分店中推出了换书活动,创始人朱钰芳期待有更多的书友能够在书中相遇,享受“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乐趣。

朱钰芳说:“希望读者能发现实体店的美,活动刚好带动了读者或者孩子们到店里来。因为想让读者多一个理由走进书店,我们每年都有这种公益项目。三年前我们做‘运一车书去墨脱’的活动,20天时间,读者捐了近200多万元的书,当时有一个孩子刚刚高考完,他说我平时爱读书,所以希望阅读像翅膀一样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和能量。‘一书换一书’的活动,如果能通过一本书,认识到一个跟你有一样思考的人,我觉得其实很好。”

当然,在阅读与相遇之外,这场100多家书店参与的活动,还给人们带来关于独立书店发展的思考。一些评论认为,当下,嵌入一间咖啡馆、推出系列文创周边等模式,似乎也难以给独立书店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营销获得“流量”似乎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邢泽宇说,作为独立书店的从业人员,她乐见自带互联网属性的线上活动将线下书店推到更多人的眼前。

邢泽宇说:“这件事具有两面性,相对来说,流量的确是好事,在流量较大的基础上,如果选书和活动都比较优质,就会被更多的人所知道。但如果书店本身的选品和活动内容物没有做好,流量大对书店来说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像我们书店,会做一些南昌没有的活动,另一方面,书店针对会员有一些体验性活动,比如每年我们都会举行行业论坛,很多的小书店抱团与一部分出版端、书店端探讨双方如何形成更好地合作。”

朱钰芳也认同社交氛围的重要性,9月份,晓风书屋再添一家新店,新店与杭州知名的符号“茶”结合,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与茶相关的书籍,分享茶文化,参与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她认为,热闹之下,对一家独立书店或围绕着“书”展开的多元消费空间来说,找准自己“独特的意义”仍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书店必须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要与时俱进,像在博物馆的书店,在景区的书店,都有它自己的地址IP。我们有一个开在丝绸博物馆里的书店,书店里除了有咖啡、文创以外,丝绸方面的图书有近7000种,如果大家要找服饰文化或丝路文化相关的书,全中国找不出第二家这么权威的。公共文博空间未来更多会是家庭旅游目的地,大家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我们的文创,还能看到专业图书的学术性,自然而然,书店就活了。”朱钰芳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