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黄河彩篮”示范基地内的灵芝和无花果、引胜沟绿色产业园内的乐都长辣椒和大樱桃、互助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内的奶油草莓和圣女果、平安区富硒产业园内的葡萄和红枣……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市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尤其是特色农作物比重达86%以上,特色农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全省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菜篮子”里装进更多海东果蔬。

海东位于河湟谷地核心地带,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是全省重要的“粮仓”和“菜篮子”分布带。十年来,海东市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呈现新气象。仅2021年,海东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就高达80.66亿元,较2012年增加36.37亿元,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到51.65万吨、71.51万吨,占全省47.4%、47.6%。

海东市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着力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黄河彩篮”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高原、绿色、富硒、有机”农业品牌优势得到彰显,先后有互助八眉猪、乐都紫皮大蒜等18个产品入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列。累计发展各类合作社40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9家。探索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形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引进实用技术450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科技推广成果奖9项,建立百亩以上科技示范点7个。

据悉,海东市更是将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的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三品一标”行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农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记者 陈俊 李庆玲 罗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