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进一步明确广东五大都市圈的地域空间范围。这五大都市圈分别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


【资料图】

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关《指引》的解读,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划进圈的城市大有希望,没进圈的要小心了。也有人说,都市圈“瘦身”意味着城市间的差距拉大。以上这些说法是否存在对《指引》的误读?本期《新闻有观点》对话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洋,就这些问题作出权威解读。

关于最新《指引》的解读,您关注过哪些说法?是否存在误读?

陈洋表示,近期关注到了媒体对于《指引》出台的各种解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是说哪个城市进都市圈了,它的含金量大大提升了。也有的说哪个城市被剔除了或者出圈了,表示很不理解。”

他认为,这些误读的背后反映出,很多人是用一种“戴帽子”的思维来看待地区发展形势的。“就是说,被划进圈里的就是重大利好,没有被划进圈里的好像就没有发展希望了。”

陈洋指出,《指引》中提到的都市圈,不是一个落到市级行政单元的政策分区概念,而是一个聚焦空间开发与保护协调问题的城镇化空间概念。“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声音,其实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概念上的区别。如果忽视了这个关键性的区别进行解读,则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

有关五大都市圈范围的表述,有的说调整了,有的说没调整,“误读”在哪里?

陈洋表示:“其实并没有对范围进行调整,这是由不同部门出台的不同文件的不同表述。”

他告诉《新闻有观点》,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是由省政府印发的,目的是对广东省下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指导和安排,它更关注产业和区域的联动发展。而最新《指引》是由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个专项规划,目的是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中的一些特定问题。“这两者是一个问题,并不矛盾,也没有进行调整。并不是说新出台的《指引》就取代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的都市圈的范围。”

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陈洋认为,广州和深圳虽然都是一线城市,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广州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华南地区的中心,以此形成了强核心簇群式的都市圈。“广州的路网是一环一环的,也有一些放射轴,类似伦敦、东京都市圈这些国际知名的都市圈。”

广州都市圈的目的在于强化内核的同时,在外围培养若干个簇群式的产业组团、产城融合组团,通过强大的交通廊道把这些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的空间格局。“像一个轮子一样,或者说是一环一环向外拓的‘摊大饼’形态。”

然而深圳的区位不是非常理想,腹地非常小,一直面临空间不足的问题。陈洋补充道:“深圳很难说像广州那样‘摊’出去,它必须跳出去。跳出去的方式是建立大量的廊道,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从而不断地向周边城市,包括东莞、惠州、中山等地拓展影响力,通过深圳制度优势的外溢,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由此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网络。”

随着都市圈建设的逐渐推进,是否会加剧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如何激活“虹吸效应”的正面影响,把“虹吸效应”变为“辐射效应”?

陈洋认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历来都有。在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虹吸效应确实加强了。“创新资源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本力量,这些要素都会向中心城市集聚,这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他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辐射力越来越强,一方面促进了中心城市本身强度与能级的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外围跟中心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虹吸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创新资源,辐射效应带动了外围地区的产业升级,这两者互相促进。”

陈洋以广州和肇庆这两座城市为例,从直接意义上来说,两城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关系不是那么密切。但是最近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就在肇庆的大旺高新区设立了生产基地,电动汽车和电子产业的龙头产业都在此设立。这些产业既吸取了大量技术和生产资源,又利用了广州都市圈的巨大消费腹地,同时还带动了整个肇庆的发展。“肇庆有希望借助这个契机,获得一个很大的提升,甚至是一个变革。”

监制 | 白中华

记者 | 杨昶 周羽

编辑 | 刘红伟 刘晓琛 钱泊均 陈敬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