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最近,我国多地高温“超长待机”,不少地方气温突破40℃,进入“炙烤模式”。高温之下,中暑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不少被确诊为热射病,而且已经出现多起死亡病例。面对“夏日杀手”热射病,我们怎么办?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6月以来,我国平均高温天数5.3天,比常年同期偏多2.4天,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截至目前,高温覆盖国土面积已经达到500多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多地出现了中暑,甚至热射病病例。

那么,什么是热射病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昶介绍,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刘昶说:“重症中暑可能会有三种类型,一种叫做热痉挛,一种叫做热衰竭,一种叫做热射病。人体有时候会出现肌肉的抽搐,有时候会出现体温高于39℃的状况,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当达到热射病的程度时,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60%以上。”

在重庆,近期因为高温中暑而紧急就医的患者增多,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副主任艾山木说:“从6月1日到现在,我们主城9区120报警中心接警的初步考虑是中暑的患者,大概有107人次。”

在江苏南通,医院陆续收治了多名中暑人员,部分人员被确诊为热射病。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蔡丹磊说:“这2天已经有4个比较重的病人来了,都是影响了一些器官功能的损伤。”

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了解到,从历年夏季急救出车数据来看,每当出现高温天或桑拿天,中暑甚至热射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加。导致中暑和热射病的场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户外运动场,像篮球场、足球场、马拉松、竞技场等。第二类是一些老年人家中,由于高温天气长时间身处密不通风的屋内,又没有开空调,导致中暑。第三类是私家车内,特别是一些家长的疏忽,把孩子反锁在车里导致中暑,甚至死亡。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出现热射病?刘昶说,热射病可以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儿童、孕妇和老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下,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未来几天,副热带高压仍将“赖着”不走,江南、华南及重庆、四川等地高温继续“上岗”,特别是江浙沪及重庆等地,40℃及以上的高温频频现身。在高温酷暑下,该如何预防热射病?刘昶提醒大家:“一定要让老人或者病人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舒适的室温内,不要以他自己的感受作为评价室温的标准,把屋里的温度调下来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在室外工作或者运动的,一定要注意积极补水,特别是补一些淡盐水,或者在运动中补一些运动饮料,这样不光要补充水分,还要补充一些电解质,避免出现水分丧失导致的中暑。”

专家提醒,如果发生热射病,应第一时间把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他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最好是盐水),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而且在急救途中救治不能停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