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的不断发展,我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呈快速上涨趋势,但充电设施不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日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益阳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以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各县(区、市)也在同步编制规划。

我市中心城区充电基础设施现状如何?缺口有多大?未来将如何布局?记者采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解读。

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充电桩需求缺口大

据了解,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共计6770辆,其中电动公交车1356辆,目前已实现公交车电动化100%;电动小汽车在5年里,年平均增长率为15.1%。随着电动汽车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未来几年电动汽车保有量仍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至2025年,各类电动车保有量在13500台左右。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我市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至2022年4月,中心城区已建成充换电站点32个,共有充电桩635个。

但无论对标国家规范,还是与新能源推广先进城市相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仍然较大。科学布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步伐,非常有必要。

电动汽车分为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机关企事业单位专用车(包括租赁、通勤、旅游车等)和私人电动乘用车三大领域。此《规划》分别对中心城区自用充电设施、专用充电设施、公用充电设施三类充电设施进行空间布局规划。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配电网改造、居住地安装条件、投资运营模式等方面,利益主体多,推进难度大,存在用地、电力增容等困难。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专用车辆停车场大部分为临时租用,不适合长期建设,或存在停车位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充电设施建设。

已建充电设施点位少,选址较为单一,位置相对偏远,造成空间分布不均,覆盖面低,灵活度低。

资阳片区及桃花仑片区存在大量老旧城区,停车空间局促有限且杂乱无序,给充电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都带来巨大压力。

为此,我市建立多部门紧密配合的系统推进机制,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协同推进。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妥善解决数量和分布问题

征求意见稿明确,至2025年,中心城区充电设施点位将达到256个,充电桩数17910个,其中专用充电设施共2327个,公共充电设施共4357个,自用充电设施共11226个。至2035年,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桩规模达到17.2万个,满足16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形成以公交、出租、环卫、物流、公务等专用车辆充电基础设施为主,以公共停车位、道路停车位、独立充电站等公用设施为辅,以充电智能服务平台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通过充电桩建设,我市将逐步形成以自(专)用为主、公用为辅的充电服务网络。具体实施中,在公共停车场、商业、公建配套停车场等推进公用充电设施布局建设,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临时补电需求。专用充电设施原则上结合停车位布局,公用充电设施结合建筑配套停车位配建,并在部分重点区域适当发展大中型充电站(立体或平面),为社会车辆提供集中充电服务。鼓励建设占地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机械式与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至2025年,小区公共充电设施结合62个已建小区内部地面公共停车场布置充电桩1955个,以小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为主。新建住宅小区专属停车位,按100%配建比例预留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公用充电设施点位的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两类地区,一类区为资阳片区、桃花仑片区和益阳高新片区,公用充电设施点位远期(至2035年)按1公里覆盖半径;二类区为其他片区,远期按2公里覆盖半径。中心城区远期公用充电设施覆盖率将达91.3%。

记者了解到,征求意见稿对规划建设审批予以了简化。个人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位已有停车泊位安装电动充电设施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时,无需为同步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群等充电基础设施单独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伊寒 通讯员 龚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