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再次闯入人们的视野,这次是它的鼻祖自揭伤疤。


【资料图】

近日,美国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公布二季度业绩报告并发出破产预警。数据显示,曾经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的WeWork,如今市值已跌到4亿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狂跌3000多亿元。

作为全球共享办公的开创者,WeWork的主营业务是将办公空间租赁给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或小型公司。它在2010年成立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各国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其在3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70多个办公场所。

2018年底,WeWork落地杭州,不过短短几年,就由原先的5家门店,缩减成现存的2家。在持续亏损之下,如今的WeWork已站在悬崖边上,那么,杭州门店的生存状况如何?那些迎着时代风口和WeWork同时入局的共享办公企业,如今是怎样的光景?它们还在被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们青睐吗?未来又将如何破局?

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共享办公品牌,和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创业者们聊了聊。

美国总部陷破产预警

杭州目前是正向盈利

WeWork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WeWork办公入驻率为72%,2019年以来,累计总亏损金额达123亿美元。从始至终,WeWork都没有实现过盈利。

2016年,WeWork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18年,顺应快速扩张的行业趋势,杭州首家WeWork在西湖边开业。然而,2019年8月,WeWork首次公开募股最终以失败告终,据报道,这家“明星独角兽”不仅盈利能力堪忧,与其他“共享经济”轻资产运营模式相比,其“重资产模式”带来的损失也相当惊人。

据央视财经报道,新冠疫情期间,WeWork全球范围内大批公司裁员、倒闭,加上居家办公兴起,共享办公需求不断被稀释。今年4月,WeWork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交所对其发出退市警告。

而业界则普遍将2019年作为WeWork的重要转折点。2019年上市遭遇滑铁卢后,WeWork在之后四年陷入了持续的财务危机中,运营费用不断飙升。记者通过各大平台了解到,WeWork曾在杭州开设的5家门店,目前正常运营的只有延安路店与黄龙万科店2家。

作为杭州第一家WeWork,延安路店一度被视作WeWork打开杭州市场的“代表作”,地处寸土寸金的湖滨商圈,毗邻西湖,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整整占据了工联CC大厦7、8两层。

记者16日上午10时到访时,这里刚刚开门,门店仍在正常运营,内部装潢精致,休息区宽敞舒适,也有不少上班族落座休息。透过独立办公室的玻璃门能看到,入驻这里的公司和团队正在办公,暂时空置的办公室也有不少。

针对备受关注的WeWork发布破产预警的消息,WeWork延安路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门店入驻率约为60%,其中,个人独立空间的工位租金约为2700元/月,共享空间工位租金约为1600元/月。WeWork中国公司独立于美国公司,有自己的中国区代理和独立的经营模式,具体财务数据不便对外透露。

据天眼查APP显示,WeWork中国于2015年10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公司全称为WeWork APAC Holdings Limited 。杭州WeWork注册企业为威幄克商务信息咨询(杭州)有限公司,由红鲷众创空间管理(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则由WeWork APAC Holdings Limited 100%持股。

据介绍,由于地处湖滨商圈黄金地段,延安路门店的地段租金、运营成本占据开支大头,目前门店内只有4名员工,员工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比不大。不过,对于这些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和自身商业模式影响,WeWork在中国闭店、裁员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黄龙万科中心的WeWork,门店也在正常运营中,相比于西湖边的门店,这里工作气息更为浓厚。记者到访时正值下午茶时间,沙发、咖啡厅、卡座、下沉式书吧都有上班族在聊天休息。

“这里可以给我们的客户创造一个比较体面的独立交谈空间。”一名入驻WeWork办公的创业者告诉记者,尽管从租金角度看WeWork相对昂贵,但装修精致、舒适自由的联办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在这里谈生意,不会给我的客户‘我们是刚起步的小公司’的感觉。”据了解,不少企业租用的WeWork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不同的地方使用办公室、会议间,减少了设置分支机构的办公成本。

丽萨供职的新媒体公司在几年前入驻了WeWork,主营短视频直播,在她看来,“WeWork很nice的一点,是既可以在办公室里开直播,也可以去独立电话间或者预约会议室。”

在这家占据黄龙万科大厦三层、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WeWork门店,入驻的大多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有不少电商类、快消类、教培类的公司和创业团队,还有宠物食品、茶叶这样的细分品类。

记者以创业者的身份咨询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早期WeWork在内地的过度扩张,的确导致财务吃紧,因此WeWork也在持续进行业务调整,“WeWork在中国独立管理后,也在做本土化尝试,陆续都有产品上线,但现在市场难度很大,我们全国范围内也都在缩减业务,调整方向。”

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WeWork黄龙万科店最高时办公入驻率达到了90%,一间精装修四到五人独立办公室,报价在每月8000元至10000元区间,目前是正向盈利,运营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健康,有客户的合同已经签到了2026年,“WeWork中国是独立于美国总部运营的,作为两个运营模块,内地的风险也会相应稀释。”

通过WeWork微博能看到,今年以来,WeWork中国在上海、成都、武汉等地持续开出新社区,并且将服务人群和对象拓展到高端商务、中大型企业办公服务领域。

共享办公能够节约成本

聊着聊着就把合作谈了

联合办公空间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硅谷。

所谓“联合办公”,即和其他公司在同一空间分区域办公,共享公共区域办公设施,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共享,可以为企业节省下商用水电费、物业成本、装修成本、办公设施成本。

2015年前后,在创业浪潮下,国内的联合办公空间迎来快速发展。有数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国内的联合办公空间从50多家发展到了2300多家,增长了40多倍。2019年前,共享办公的市场规模一度呈现翻倍式增,SOHO3Q、优客工场、WE+和裸心社等知名品牌都争相入场,有些甚至可以和行业巨头WeWork相竞争。

然而,当潮水褪去,一些品牌开始裸泳,曾经迎风而立的共享办公产业迎来了一波洗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共享办公”相关企业6870余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150余家,和2022同期相比下降13.3%。

记者注意到,上海地区拥有“共享办公”相关企业数量为全国第一,共有963家。浙江地区位居全国第九,拥有27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杭州目前仅拥有10家。

在杭州,为创业者熟知的共享办公品牌有创富港共创空间、EasyWork联合办公空间、硬趣空间等品牌,相较于WeWork这样走高端路线的联合办公品牌,这些本土化品牌则更接地气,四到六人的独立办公室,报价普遍在每月3000元至4000元区间。相较而言,WeWork的价格要贵三倍。相比WeWork的高大上,本土办公空间则更为接地气。

对于很多初创公司而言,联办模式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能够给公司节约成本,也能为他们带来附加值,比如提供了更多社交、工作交流的机会。

记者16日下午来到位于益乐创富大厦的创富港众创空间时,发现这里的四人办公室、六人办公室大多已被租满。在仅剩的两个四到六人的办公室里,一位准备在九月上旬退租的创业者正对着电脑码字办公。

在创富港,一个“1+1”可观景的套间办公室月租是3780元,小里间的门可以拉上,满足会客需求。每层都有独立的饮水机、微波炉,看起来像一家大公司,实际上每一间可能都是一个小公司。

临近下班时间,记者来到位于西湖区杭机大厦的EasyWork联合办公空间,看到人们正三三两两刷人脸识别走出大门。

“这里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一位从事家教中介行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告诉记者,“这里共用的休闲空间可以满足我们会客、接待面试的需求,而且不占用成本,如果我们自己租场地,就要考虑沙发、休息区这些配置的成本。”

在这里,以小微企业、初创公司为主的团队可以互相交流创业经验。“我们这里有一些同行业的客户,相互之间可以交流,有一些业务搭上线的,可以做一些联动,有的就是在休闲区沙发上聊着聊着就把合作谈成了。”EasyWork门店工作人员介绍道。

8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坐落于拱墅区丰元国际大厦的硬趣空间,在这里办公的人们可以借助指纹和密码自由进出,独立房间和开放式工位均有配备,满足大小团队的多样化办公需求,同时也支持短期和长期的使用。硬趣空间运营总监金杭海向潮新闻记者介绍道,这里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入驻的多为初创型企业。

和纯商业性质的联办空间相比,硬趣空间更偏向于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更注重的是产品,但是众创的话,更在乎的是社会效益。”金杭海表示,租金买来的不仅是场地,还有服务,“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一对一的服务,包括企业管理和商业逻辑的构建,比如财税、法律方面的知识输出,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通搭建资源桥梁,并及时给到建议与反馈。”

WeWork还能继续Work吗

落地本土后应该如何破局

成立13年的WeWork,在资本界也享受过一段高光时刻。但在资本寒冬过后,三年疫情又带来了宏观的紧缩和共享办公需求的稀释,很多像WeWork这样入局共享办公赛道的企业,都自述这几年过得“并不安稳”。

“疫情的时候我们的确有退租的客户,也面临着经营压力。”创富港众创空间工作人员表示,品牌在杭州有15家门店,目前入驻率达到了95%,有的客户是疫情期间留下来的。

金杭海告诉记者,由于硬趣空间是隶属于丰元大厦,有母体的支持,所以提供给企业的租金也就更低,“虽然没有太大的租金压力,但是这些年,人力、场地能耗等运营成本的压力依旧存在。”

“我们的装修成本很高,不像一些传统办公空间,我们的隔断较多,装修走线都需要重新规划。成本高昂,不论亏不亏损都要持续经营下去。”EasyWork工作人员表示,目前EasyWork在杭州的入驻率可达到90%,整体发展良好,并且相较于WeWork等高端定位的联办空间,他们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WeWork相对来说租金高,针对入驻的企业也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它的品牌文化比较年轻化、社交化,选择它的一般是年轻人;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背书的初创公司也不是那么适合。”

他还告诉记者,对于很多信息渠道不全的初创公司和大学生团队而言,他们急需的不仅仅是场地,也包括场地以外的附加服务,“我们这里很多初创团队都是大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创业,对政府的政策扶持、工商企业的注册流程,甚至包括国家补贴的申领都不熟悉。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申报、补助申请、注册流程等的配套服务。”

据了解,杭州不少共享办公品牌都会提供相应的补助申请、注册的辅助服务。这些大学生创业孵化一条龙服务通常会收取佣金,比如对于大创项目的补助申请,他们要收取10%至20%不等的佣金抽成。

而记者咨询WeWork工作人员时,对方表示WeWork在部分服务上缺乏相应资质。也就是说,不仅在价格上不占优势,在创业补贴、注册申请这些国内初创企业的本土化需求上,WeWork作为外国品牌也较为薄弱。

“WeWork前期在内地的市场调查不够充分,初期配套产品全部从美国照搬,导致整体从装修到服务都很美式,可以说前期是水土不服的。这些年我们在更新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持续调整业务。”WeWork工作人员表示。

“最好的形式是将联办和众创相结合,以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关于联办空间未来的发展,硬趣空间运营总监金杭海认为,为创业者赋能,通过政策扶持和平台提供的服务,给予创业者新思路、新内容、新方式。

“这样可以让项目的生存周期变长,更好地帮助创业者加快项目的发展,同时吸引小微企业入驻,也可帮助平台实现收益。”金杭海表示,平台也要往更加智能化的发展方面,节省人力成本,才能更多地投入到服务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