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过半,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依旧格外激烈。
(资料图片)
近日,深圳市工信局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争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称号。
浪潮到来的时候,才知道谁在奋勇争先。
1
深圳定了个“小目标”
21世纪,新能源注定是重要主角。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前沿性的产业,涉及能源、交通、环境、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为各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底,西安凭借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以不到3万辆的微弱优势超越上海的99万辆,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轰动一时。
这背后,比亚迪贡献了西安新能源汽车的99.5万辆产量,占比达高达97.98%。比亚迪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西安推上了第一的宝座。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这也让很多人记住西安是比亚迪“汽车梦”开始的地方。
虽然比亚迪生产基地分布全国,但这家超级车企的真正总部和大本营却在2000公里之外的深圳。
跟西安一样,瞅准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深圳也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正如文章开头指出的那样,深圳给自己的定位是“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按照这个定位,深圳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深圳的这个目标可不小。新能源汽车年产量200万辆是一个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深圳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届时几乎可以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例如,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西安则是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以上。
而重庆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占汽车产量40%以上。广州和合肥定下的目标,到2025年,分别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和150万辆。
对比上述城市就可以看出,深圳202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200万辆的目标,超过了上海、西安、重庆和合肥等城市,生产能力也有望超过广州。
目前,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86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6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于国内一线城市平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0%的水平。
从生产端看,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87.47万辆,低于西安的101.55万辆和上海的99万辆。虽然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跟上海和西安等城市还存在差距,但是后劲不容忽视。
今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70.2%、32.6%。新能源汽车出海数据同样表现亮眼,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80.7亿元,增长943.2%。
这背后是深圳拥有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去年年底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上,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
不过,对于志在成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圳来说,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弯道超车,比亚迪依然不容忽视。
作为深圳本土超级车企,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头把交椅后,比亚迪不断在刷新自己创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纪录。
8月9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实际上,早在201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选址坪山,助力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25.56万辆,其中海外累计销量7.43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5.8%。
目前比亚迪在深圳有三个主要工厂,如何继续提高产能考验着比亚迪,也考验着深圳。
2
争夺白热化
当前,对“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争夺,可谓群雄逐鹿。
除了上海、深圳、西安、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外,武汉、长春、常州、柳州、宜宾等城市也是跃跃欲试。
这其中,上海、广州、长春、重庆、柳州、武汉等是老牌汽车工业城市。
从汽车产量上来看,广州长期霸榜。
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3.68万辆,连续4年产量排名全国第一。强大的汽车生产能力,或许也是广州喊出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的底气所在。
不过,作为传统汽车制造重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州的产量要大幅低于上海、西安、柳州、重庆等城市。
今年年初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州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31.37万辆,仅占其汽车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广州市规划院的文章分析指出,如果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上不去,后面也难以继续带动大规模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反过来又制约产业整体生态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很明显,广州燃油车生产实力雄厚,但新能源汽车产能存在不足。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广州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是“产能”,而不是“产量”。
跟产能相比,对于一座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的衡量,产量才是核心指标。
从整个汽车产业综合实力而言,广州是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但不是产值最高的城市,汽车产值最高的城市是上海。
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曾向外界透露,2022年,上海汽车产量302万辆,占全国的11.5%,工业产值808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9万辆,在全国占比14%,产值为2888亿元。
相比之下,广州2022年汽车工业产值仅为6471.7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跟广州新能源汽车产能存在短板不同,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则是位居前列。
去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以不到3万辆的微弱优势领先上海后,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61.15万辆,同比增长65.7%。上海重新从西安手里夺回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很大程度上依靠特斯拉的贡献。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而上海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是99万辆。按照这一数字计算,特斯拉一家就贡献了上海超过70%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在实力较强的竞争者中,除了深圳、广州和上海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城市就是西安。
去年西安曾短暂在产量上成为第一,但是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高度依赖比亚迪,而比亚迪热销的车型,除了西安外,在深圳、长沙和常州等城市均有生产。
对于西安来说,如何在比亚迪之外寻找到新的增量,是决定其能否继续向前冲刺的关键。
除此之外,重庆、合肥和常州等城市也在以黑马的姿态追赶。例如,2022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倍,车型涵盖乘用车、货车、客车及专用车全系列。而常州凭借着动力电池的异军突起,也在向整车制造不断延伸,依靠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正在稳步提升。
3
城市押注新能源汽车的背后
历史经验和经济规律早已证明,产业与城市转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深圳、上海、西安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竞争者。
那么,这些城市在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时,看重的是什么呢?
拿上海、深圳等城市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创新创业高地,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活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加看重的是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
一方面,这些城市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和支持,打造高水平的研发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整车集成与数字化制造、第三代功率半导体、“三电”“三智”等领域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政策引导和激励下,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西安、武汉等城市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更多考虑的则是转型升级和区域带动。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工业城市,这些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可以加快推动自身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形成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带。
风口已至,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渗透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飞速发展,对中国城市来说,又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大浪淘沙始见金,谁能赢得未来,仍需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