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夏的原山,花木繁盛,森林茂密,到处生机勃勃。气势宏伟的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学习原山精神和改革模式。

“作为全国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传承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责无旁贷。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原山林场把保生态和抓经济放在首位,为探索国有林场改革之路冲锋在前。”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

从淄博市原山岭西营林区到樵岭前营林区,再到凤凰山营林区,30多公里的路途中森林密布,延绵不断,森林覆盖率高达94.4%。而60年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不足2%。早期务林人发扬“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精神,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让座座荒山绿了起来。

山绿了,人却依然是穷的,只会种树看树的原山人不得不走向市场“找饭吃”。奶牛场、冰糕厂、印刷厂、陶瓷公司等一批项目纷纷上马,但到1996年,大多数企业因经营不善亏损破产,负债超过4000万元,上门讨债的债主多达126家,职工曾连续13个月领不出工资,集体上访成常态。

1996年的最后一天,孙建博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原山林场场长。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前,孙建博没有低头。这个铁一般的汉子,3岁因病致残,右腿完全没有知觉,但这并没有阻碍孙建博挺立改革潮头的顽强搏击。

孙建博在全场职工大会上发誓:“我孙建博从今以后豁上这条命和大家伙一块干了,为了保护好、发展好这片生态林,为了咱原山人过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也心甘情愿。”

他拖着一条病腿,走遍了林区的山山岭岭,摸底调查了林场生态资源和企业发展状况,提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托林场办林场的发展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他北上南下请来高水平的旅游设计专家和策划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没有资金,孙建博和林场班子便带领职工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随后又紧扣森林生态主题,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原山一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全国首批“中国森林氧吧”,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原山林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集生态林业、餐饮服务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旅游地产五大板块于一体的国有集团。

2018年1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文,授予孙建博“林业英雄”称号。(原山集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