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眼下春暖花开,又到了动物们迁徙的季节。在我国新疆,700多万牲畜正在从冬季草场转向春季草场,随着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传统的转场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各种机械化技术应用到了转场路途当中。

除了浩荡跋涉的“转场羊”,还有一群“宅家羊”留在原地,它们的饲养环境也有了巨大变化。牛羊为什么要大规模长途跋涉?可以让所有的羊都“宅家”吗?现在的转场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牛羊转场带来哪些机遇?

为什么要转场?


(资料图)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拥有天然草场8.6亿亩,可利用面积7.2亿亩,根据气候、地形以及牧草生长的情况,可以将之分为四季牧场。为了平衡利用,需要在不同季节将牛羊向不同的草场进行转移。除充分利用现有草场资源外,当出现干旱、水灾、严寒、瘟疫或地震等灾害时也要被动转场。

国家绒毛用羊体系首席科学家、新疆畜牧科学院院长郑文新介绍,成群的牛羊通过转场牧道进行迁徙,数量可达上百万之多,路线最长可达四五百公里,场面十分壮观,在阿勒泰、伊犁等地,牛羊转场已成为经典的旅游景观。

可以让所有的羊都“宅家”吗?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羊都是需要长途跋涉的“转场羊”,还有一部分是留在原地集中养殖的“宅家羊”。不同的生产方式,各有各的好处,满足的是不同的市场需求。“转场羊”沐浴在阳光下,在转场中获得更大的运动量,吃到了更好的草料,生长发育有更好的条件,肉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而“宅家羊”运动范围小,相比之下肉质鲜嫩多汁,但草料成本相对较高、价格波动较大。

郑文新表示,两种生产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能互相完全取代。需要强调的是,放牧既是相对经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也是科学合理管理草地的基本技术手段:在放牧过程中,食草动物采食可以去除植物的衰老组织,有利于植物再生;同时,动物放牧时起到将种子踩进土地的作用,这种适度的践踏在牧草生长期也可以增加牧草的产量;而食草动物在草原上的排泄物,对于补充土壤肥力也有一定帮助。

转场路上越来越好

时代发展到今天,转场方式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郑文新介绍,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更精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转场意味着举家搬迁、拖家带口跟着牛羊逐水草而居,但如今牛羊转场都不用徒步,越来越多的牛羊乘坐“专车”转场,极大提升了转场效率。

二是服务更周到。过去的转场风餐露宿、条件艰苦,而如今,气象站会为转场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服务,兽医站会为牧民提供帮助,在转场停留的一些关键地点还有水电等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对转场时间和路线也会提供指导。

三是环境更友好。越来越多的牧民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牛羊转场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一,转场的牛羊肉和奶制品受到更多的关注,过去没被重视的品质价值不断凸显;第二,社会分工逐渐细化,有专门的人员提供转场服务;第三,卫星遥感、太空育种等现代化技术为精细化利用草地提供了支撑;第四,景观畜牧业也正在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生态出现。郑文新表示:“今后新疆应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让科技创新成为新疆畜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抓手。”

监制:白中华

记者:富赜

编辑:罗江 马千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