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六场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在线解读民事审判护航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工作举措与成效。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陈宜芳表示,五年来,各级法院切实保障民生,依法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案件2224.1万件;更好服务发展,审结合同纠纷案件4799.6万件;充分维护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87.5万件、婚姻家庭案件896.1万件、物权纠纷案件165万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陈宜芳介绍,2021年,各级法院受理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1203件,2022年受理1491件,呈现增长态势。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格权司法保护。2021年7月,发布人脸识别司法解释,保护人民群众“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安全。2022年4月,发布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为维护人格权益树立标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陈宜芳表示,近五年,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3万份,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司法服务保障意见,发布两批共15个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为。
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前沿。陈宜芳表示,近五年,全国人民法庭审结案件2286.4万件,约占基层法院结案总数的30%。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车载法庭”“马背法庭”“背包法庭”等广泛开展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