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今天(10日)举行。论坛嘉宾指出,当前钢材消费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预计全年将小幅下降。展望明年,钢铁企业的分化可能会进一步体现。此外,专家还就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建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0月份,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92.7%。对于当前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说,随着稳定经济增长政策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工业生产持续复苏,钢材消费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预计今年全国钢材消费量将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但保持高位水平。展望明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副主任刁力预计,钢铁行业的分化可能会进一步体现。

范铁军指出,从发展阶段看,钢铁行业正处于减量、加速重组、强化环保等三期叠加阶段,并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制约瓶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

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说,从钢铁冶炼工艺来看,长流程工艺的碳排放要远高于短流程工艺,而我国钢铁行业90%是长流程工艺,所以接下来要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发展短流程工艺。

王新江表示:“鼓励发展短流程工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完善产品置换政策。第二,加强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第三,建立电炉短流程钢铁的准入标准,规范新厂和老厂改造。第四,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动电炉短流程绿色化智能化。第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论坛上提出了创新型“碳替减”的概念。也就是说,依托绿色技术替代,相应减少碳排放,可以称为替代性减碳。刘世锦建议尽快把“碳替减”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在他看来,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应该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第一,在增量中做新技术替代,会产生相应的‘碳替减’。第二,增量中的‘碳替减’与存量中的高收益项目在释放增长潜能的同时,可以降低碳排放的强度。第三,在存量中进一步引入新技术的替代,可以实现经济充分增长,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范铁军认为,钢铁行业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问题,而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他还建议对钢铁产品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全过程量化资源消耗、碳排放以及其他排放,使钢铁产品具有更好的环境协调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