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晋中祁县昭馀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抓手,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通过加强党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因村因势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昭馀镇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面增强了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


(资料图片)

盘活资源,变资源劣势为经济优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从源头提升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行动找到了破题之法。

“我上任之后,村里就不断地欠钱,有想法也没办法,债务越欠越多,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村级没钱啥也干不成。”祁城村党支部书记闫晓凯无奈表示在“清化收”行动之前,恶性循环是村级的常态。

“清化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昭馀镇迅速对各村集体资源、资产合同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自查,建账立簿、绘制“作战图”、细化任务书,采取“一村一专班、一户一档案、一事一研判”工作机制,倒排工期、对表推进。排查集体经济合同数1314份,真正找出问题症结,迎难而上,化解债务。

“清化收”各类典型工作方法经验频出,昭馀镇祁城村探索实行“党员干部包户化解”工作法,王村社区采用“分级+联动化”“分类+精准化”的“两分两化”工作法,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也为“清化收”工作推进提供了成功模板。

通过清理合同,各村集体经济显著改观。祁城村通过“清化收”新签71份合同,集体经济增收21.4万元;丰泽村通过回收债权债务,资源性增收29.34万元;下申村排查集体债权增加资源性收入40.51万元。专项行动真正做到了从源头扩容集体经济,全镇辖区内各村(社区)共增加资源资产收益325.34万元 其中资源收益232.13万元 资产收益93.21万元 。

党建引领,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要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从基础抓牢抓细。

早上10点,昭馀镇西六支村村民陆续出户,前往大棚进行采摘、种植等农活。“现在赶上了好时代,自己土地流转每年给予一定分红,还能在这里打工,相当于挣了两份钱”村民们的满心欢喜来源于西六支农业合作社好政策。

西六支农业开发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通过流转村民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经济作物。近年来,通过支部引领带动发展已形成了土地流转种植的“西六支经验”。目前,合作社搭台、能人唱戏、社员受益、集体共享的方式年均利润已能达9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提升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700元。

祁县昭馀镇紧紧把握基础农业生产“金钥匙”,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促集体经济增收。

有了“西六支经验”为参考,昭馀镇秦村更加有了规律可循。秦村根据本村土地适合红薯生长的优势,与祁县犇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协议,联手打造千亩红薯种植基地。红薯产业不仅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的收益,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双赢的局面。

王村社区作为新型农村社区,也依附土地流转种植找到了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破题之策。农业合作社以每亩500元价格向村民流转共计500亩连片家庭联产承包地和集体非承包耕地,同时社区向承包方每年收取5万元管理费,协助承包方发展马铃薯种植集约型农业。

产业融合,变输血增收为造血发展

“早在民国时期,昭馀镇北关村就为全县乃至周边县提供老豆腐,北关是名副其实的老豆腐历史名村。”说起老豆腐的传统历史,北关村村委主任王树栋津津乐道。

祁县昭馀镇北关村挖掘历史资源禀赋,重拾农产品后加工这个“金字招牌”。通过传统手艺技术支撑+村民劳动力入股+集体经济扩容模式,投资20万元建设集体项目老豆腐厂,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近年来,祁县昭馀镇紧紧围绕城郊乡镇区位优势,立足“三产融合强镇”目标,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积极为村集体经济造血。

下申村依托自身玻璃工业园区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导成立“下申村众信纸箱包装有限公司”,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40万元;南关村搭乘直播带货电商热度,引进新型产业人参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6万元;河湾村立足“贯中故里”文化大IP,融合种植业+旅游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收入;秦村预计投资500万元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以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从产业融合发展“输血”,到盘活激发“沉睡”的集体资源资产增强内生动力,再到利用先进经验发展现代化农业获得“造血”功能。祁县昭馀镇在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火热实践中乘势而上,抢住机遇,破解难题,真抓实干。集体经济跑出了“加速度”,乡村振兴挂上了“快进挡”,奋力绘就着宜居、宜业、富民、美丽乡村新画卷。(王恩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