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勇、李伟师徒俩是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注采112班的员工。这几天班里的一口抽油机发电机出现异响,二人对个中原因产生了分歧,谁也不服谁,便进入第一作业区生产即时通信群寻找“外援”,很快就得到了专业解答。

这个生产群自建立就深受员工欢迎,它已经成为第一作业区提升员工技能、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第一作业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个性化、差异化,针对问题开展培训,将培训融入生产实际,满足了各类人才的发展需要。


(资料图)

学员准备教学大纲

“第二个问题是离心泵抽空故障排除及处理。首先要按操作规程紧急停泵,大家一定要清楚泵抽空现象并进行正确判断,仔细听管线内的剧烈振动并伴有很大的‘叮叮’声……”

日前,在第一作业区北二二集输班开展的集输工技术培训班上,第一作业区技师李祝正按学员准备的大纲讲课。

参与此次培训班的青工王安琪说:“大纲里的内容全是我们在生产一线遇到的急难问题,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第一作业区员工工作领域涉及地质、采油、集输、维修等多个专业,工作内容差异很大。之前的培训课上,听课的有技术专家,也有一般技术人员。怎么讲到学员心坎上,成了培训工作的难题。

为实现精准培训,第一作业区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时,他们征集需求信息,经归纳汇总和论证分析后,形成年度培训计划。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从专家到普通技术人员,从后线管理人员到一线生产工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把课堂搬到生产现场

“徐班长,你今天讲正好和我前两天碰到的问题差不多,这一讲完我就豁然开朗了……”采油工贾琳高兴地说。

近日,第一作业区注采112班班长徐良来到井场,为班组的员工现场讲解抽油机故障判断、巡检危险点源等生产、安全相关知识。

“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现场,从照本宣科到情景融合,借助现场把整改措施、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教给基层班组员工,让大家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依靠自身进行维修整改,让员工不离开岗位就能接受培训,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实现了技术增效、管理降本的目标。”徐良介绍说。

除了把课堂搬到生产现场,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还推行了“分组课堂”培训,让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轮流当老师,针对现场标准化操作、工序流程、设备维护保养、现场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互动提问,老师现场示范讲解,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将技能培训由书本讲座变成实际演练,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

线上培训容纳多班组在线学习

“线上培训是从去年开始推进的,有效解决了一线生产单位的培训难题。”第一作业区副经理岳明告诉记者。近几年,油田一线生产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急需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另一方面,基层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是采油行业,24小时不能停,如何处理好培训与生产的关系,成了难解的“疙瘩”。

线上培训的应用,可同时容纳多班组在线学习,给培训工作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开展了课后测试,验证学习效果,将培训效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更好地调动了员工自觉参与线上培训的积极性,员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