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气一厂涩北气田临近的西台水位持续走高,东台泄洪每小时流量丝毫不减,那陵格勒河面临决堤断面增多、泄洪区南坝两面迎水、坝底不断旋空、修复点增多的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洪灾对气田生产运行及生产时率的影响,采气一厂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堵漏、加固堤坝、继续疏导洪水流向……


(资料图)

深夜11点,在采气一厂防洪防汛队伍中,基建项目中心负责人宋继龙和其他6名同事组成的“护路先锋”,正忙着断路引流。透过挖掘机照明灯的光束,裹着棉衣的他们迎着“汪洋”吹过的冷风忙个不停。

迎难而上破困局

8月14日,洪水突如其来,水位涨势迅猛。“立刻到达现场,确保涩北一号气田至台南气田的道路畅通。”接到指令,宋继龙快速奔赴台南气田,看到一片“汪洋”时,宋继龙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监督路况施工、勘察水情,连轴转了三天,神经必须绷着,洪水无情,必须守住台南气田,绝不能含糊。”宋继龙双眼满含血丝,声音有些沙哑,仍不停指挥着往来运输沙土的车辆。

宋继龙

宋继龙是最早一批到达抗洪抢险现场的,驻守时间也最长。截至今天,宋继龙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在洪水现场坚守19天了。

为了有效快速降低水位、减少路基被毁,就要抢时间引水。

“要将上游来水通过渠道引至下游。但是水流量大,加之路基底部是盐碱地,没有黏性,遇水即融,对我们的“引流计划”造成很大困难。”宋继龙琢磨着如何破局。

“针对土质问题,我们可以从大柴旦调车队拉沙石到涩北,在路基两边用沙石巩固,放置沙袋,减少水流对路基的冲蚀。”“没错,这样就能保证挖路引流的渠道达到长度和宽度,最大程度引水。”宋继龙和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

“护路先锋”

说干就干。9月1日傍晚,天刚擦黑,涩北一号气田至台南气田19公里+500米处开始进行断路引流。

“到今天,我们夯实了台南27公里处6公里护堤,分洪渠道路路基加固、铺沙石,修复路基水浸薄弱处8处……”一天完成的工作量都印在他脑子里,他碎碎念的同时也是在梳理其中的细节。

“这些天没有一天心里踏实过,虽然这种场面经历了不止一次,但还是惴惴不安,但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切都将恢复正常。”转眼间,时间已经到来9月2日的凌晨,宋继龙给大家群发了一条信息。

竭尽所能抢时间

作为宋继龙的搭档,于泉和宋继龙的配合相当默契。

他参加过三次涩北气田抗洪抢险,经验丰富,每次都是“第一梯队”人员,担负道路维护抢修、护路监督等重点工作。

于泉

“按照断路引流方案,我们必须24小时盯紧全过程施工,确保早引流、早复路。”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格外用心,必须把控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不影响全局。

于泉带领着2台挖掘机与时间赛跑。他们的任务是打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满足台南气田生产生活物资供给,并在道路两边固坝设阻,引导疏通,削弱洪水对道路的冲蚀。

战胜“洪魔”我先上

邱超是这个“护路先锋”最年轻的一员,第一次参与抢险,他便感受到了洪水的无情。

邱超白天和同事们对塌陷的路面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进行加固、夯实,防止大水冲垮路面。夜间他们每个小时巡检一次路面路基,排查水灾管涌隐患,防止洪水冲刷路基导致路面塌陷,并警示过往车辆。

拉砂石的车辆一个小时通行8辆,一天至少通行100辆左右。他们一辆辆指挥、一声声喊话,打着规范手势引导车辆通过危险路段。一条路每天要走上几十个来回,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微信步数能达到4万多步。夜里还得盯着挖掘机,总结当天的工作量,思考第二天的重点环节。

“护路先锋”

“老师傅都很照顾我,危险的地方都不让我去,我只能在现场尽可能多跑腿、出力。在现场,棉工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御寒被,夜里气温降得太快了,经常被冻醒,醒了我就看看星星,下车去路上再走走、多看看。”邱超说着,眼里满是泪花。

宋继龙、于泉、邱超、熊波、李安民、蒲海龙、段奇磊,在这七人组成的“护路先锋”里,有集气站站长、巡井班班长、基建人员、维护人员、退伍军人、即将退休的老师傅,他们各负其责、发挥所长、攻坚啃硬、配合作战,用实际行动全力保障涩北气田气井正常生产。(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