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壮丽的画面表现,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部电影受到观众追捧。《长安三万里》的走红,反映出当下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和高度认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文化最深沉、最持久的向心力,凝聚国家力量、民族精神,画出最大同心圆,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

“承国风之雅韵,现盛世之繁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底气所在、自信之源,“何以中国”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以更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必须紧扣时代之需,借助科技和产业,开拓文化市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下,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从舞蹈《只此青绿》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再到将宋词与戏曲巧妙融合的热门歌曲《光亮》,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在“时尚变装”中加速“破圈”。铜奔马毛绒玩具“马踏飞燕”、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让人舍不得品尝的文创雪糕、制作精良的《故宫日历》……各类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点燃了大家对中华悠久文化、厚重历史的热情。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正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不断焕发出新生机。如今很多博物馆利用VR、3D等高科技手段打造出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诸如“数字故宫”“云游敦煌”等沉浸式的体验,实现了让参观者读懂历史、留下记忆的目的……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赓续发展,熠熠生辉。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时代在变,底蕴长存。从片片甲骨到浩瀚典籍,从灿若繁星的唐诗宋词到遍布神州的民俗、“非遗”,新时代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愈加历久弥新。(于宗华)

编辑:孟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