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向“绿”转变。

中国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徐州下线;风电领域全球领先的电控整合方案供应商落地徐州,运营首年实现破亿;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开工……

作为徐州的优势产业,2022年全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整体发展迅猛,全年产业总产值实现1221.5亿元、同比增长52.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徐州点燃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的点点“新”火,以前所未有的爆发力向“新”而行。

从0到1的突破

机器轰鸣,产线运转,经过制浆、丝印等工艺,一块块碳化硅层烧板上,完成烧结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片正密集下线。2月17日,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州华清能源”),11个工艺车间、4个实验室里,处处一派忙碌景象。

2月1日,中国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下线。该系统在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下,由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领衔完成,实现了国内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从0到1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顾这段创业创新历程,徐州华清能源总经理孙凯华感慨万千。“选择‘无人区’创业,需要情怀、底气,更需要院校和企业一路‘同行’。”

孙凯华说,徐州华清能源致力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无需燃烧,可在高温下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高效转化成电能,转化效率高且无污染,相关技术与产品被美、日、德等国家列为“国家战略高技术”,是典型的“卡脖子”技术。

从2018年落户徐州以来,4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攻坚,徐州华清能源终迎花开时。

订单生产已排到三月份

灯火通明的洁净车间里,小型组装线上,一字排开的电子屏幕下,工人们正按照屏幕上的指示图,对操作台上一个个手提箱大小的电路柜进行着接线、组装。

2月16日,走进徐州英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目前,我们的订单生产已排到了3月份,大量的新订单还在推进中。”公司负责人罗井刚说。

作为我市新能源产业板块的重要延链项目,风电领域全球领先的电控整合方案供应商信邦同安集团在经开区落地发展,投资成立了徐州英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徐州英迈产值突破了1.1亿元,运营首年就实现了破亿升“规”。

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东风

今年1月,比亚迪发布公告披露,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35万辆,比亚迪超越特斯拉,登顶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

由此带来的刀片电池需求大涨,于是,比亚迪开始大举扩张动力电池业务,不断在全国布局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而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独特优势,与比亚迪的战略需求不谋而合。

1月4日上午,徐州市委、市政府举行2023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暨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活动。

比亚迪项目落子徐州,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除此之外,徐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连续迎来重磅消息。长城汽车蜂巢传动邳州公司首台DHT混合动力变速器成功投产。吉麦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在2022年新能源产量达到3万余辆,同比增长超过70%。

事实上,徐州从2017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整车制造领域。《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徐州列入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布局的重点地区。

全市布局 “竞逐”新赛道

这个只是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窥一斑而知全豹,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全市。在徐州经开区牵头下,徐工集团、协鑫集团签约,双方宣布将共同发起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母基金,搭建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邳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成立,这是苏北县级市首家,也是唯一的半导体行业协会。沛县围绕“氢能+工程机械”场景建设,全力开展氢能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制氢—储运—应用的核心产业链条。丰县推进低速电动车行业与快递业融合发展,开展氢能三轮车设计、制造和示范应用,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动三轮车产业集群。

目前,徐州已形成以新能源、煤电能源、绿色环保三大主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涵盖晶硅光伏、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煤炭电力等多个细分赛道,规上企业317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能硅业、协鑫集团、中润光伏、日托光伏、徐工汽车、徐矿集团、大屯煤电、华辰变压器、新春兴等20余家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企业集群。

徐州怎么抓住风口?

以电力、煤炭等为代表的资源禀赋、扎实的工程机械和能源产业基础,是徐州市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徐州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完善产业配套为重点,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构建“科技+人才+平台+基金+服务”的良好生态,培育形成硅晶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称号。

如今,徐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窗口期有限,为应对新形势变化,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企业,徐州发布了《关于支持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4大产业主链及12条产业细分赛道;重点围绕重点领域出台精准支持政策,加快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支持徐州市生物医药企业健康发展。

打响新能源中场之战,聚焦绿色低碳能源新领域、新赛道,徐州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应用场景、市场主体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应用场景领域进一步拓展丰富。

来源:徐州发布

图片:金龙湖发布 王琦

编辑:崔东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