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作者:马俊

13岁那年,我考上了城里的重点初中。我每两周回家一次,我坐的是当时唯一的一趟公交车。每次回学校的时候,都是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穿过两个村庄,抵达城乡公路的站牌。我们在站牌前等不规律的公交车,有时要等上一个小时。

我几乎每次都说:“爸,你先骑车回家吧,我自己等就行。”可父亲总是像没听到的样子,从不回应,也从不肯先走。他陪我在站牌前等车,那个年代坐车的人并不多,站牌前经常是我们父女两个人。父亲是个话不多的人,平时很少跟我聊天。如果是母亲在,一定会喋喋不休地嘱咐这嘱咐那。父亲却总是一言不发,我也不知道跟他说些什么。那种气氛多少有点尴尬,还好父亲总能找到点事做。

公交车迟迟不来的时候,父亲会跑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卖部,给我买点东西。那时候能买什么呢?充其量是两块蛋糕之类的,不过在当时这已经算比较奢侈了。父亲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站在小卖部门口,朝向公交车驶来的方向。如果看到公交车的影子,他就会冲着小卖部里面高喊,应该是催促人家快点。买完东西,他小跑着过来,把东西塞到我的提包里。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冬天,父亲看到站牌附近有卖甘蔗的,他便去买。买完甘蔗,他让卖主把长长的甘蔗截成一截一截的,以方便我坐车带。就在甘蔗截到一半的时候,公交车来了。父亲夺过甘蔗就冲站牌跑过来,他的一只胳膊夹着截好的甘蔗,另一只手拿着半截没截好的甘蔗,还在冲公交车挥手示意停下来。其实,不用示意公交车也会停的,父亲也知道。但他心里着急,生怕车突然开过去,便使劲挥手。父亲拿着半截甘蔗挥手的样子有点滑稽,旁边等车的一个人说:“那人好像拿着金箍棒一样。”我听了又想笑又想哭,谁能理解一位父亲的苦心呢?我上车后,抱着半根甘蔗,心里甜甜的,又酸酸的。

不久后,我学到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里面记述了父亲在车站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课堂上,老师让我朗读课文。读着那样的文字,我在老师同学面前泪如雨下,声音哽咽。老师还夸我理解文章很深入,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怎会有那么强烈的共鸣?

我上初三的时候,有段时间家里遇到了一些事,突然陷入困难中。以往母亲都给我带很多好吃的,父亲还给我买些吃的带上。可那次,我背着空空的行囊离开。父亲送我的路上,一句话都没说。在站牌前等车的时候,父亲依旧沉默。那次等车等了很久,父亲没有去为我买好吃的。我坐上公交车离开,回头的瞬间我发现父亲在擦眼睛。我的心猛然一疼,父亲哭了,我看到了他向下撇的嘴角。我回头望了很久,见到父亲在站牌前一直站着。我不知道他站了多久,直到公交车驶出很远,他已经在我的视线里模糊成一个小点了,依旧在那里站着……

我初三毕业的时候,家里境况好起来,父亲也无需送我了。但那段日子,一直温暖着我。

站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意味着短暂的离别。父亲虽然从来没有说过不舍之类的话,但他用行动诠释了依依不舍和父爱深深的内涵。站牌前的父爱,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是我此生不断奔向远方不竭动力,也给了我重新回归的温暖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