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一、神话背景重建
故事背景是事件发生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
【资料图】
《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除了“天数”所致,还有一原因是由于哪吒做事鲁莽欠考虑,在河边洗澡用混天绫惊扰了水晶宫。
《哪吒闹海》将哪吒闹海的背景设置得较为合理化,四条恶龙在人间兴风作浪不仅摧毁万物,还危害百姓,拥有降雨能力的龙王不造福百姓还让百姓为其送童男童女,在这被龙王权势压迫的背景下,百姓们痛苦不已,他们期望着解救人民的英雄出现,哪吒看不惯龙王的做法。
因此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打伤了夜叉、打死了熬丙,师傅太乙真人见此没有责怪哪吒,还开玩笑说道:“这祸嘛,闯得不错”。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开启了封神榜神话故事的现代演绎,兴起了“封神宇宙”的浪潮,“封神宇宙”借鉴美国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将《封神演义》中的每个神魔放置于“封神”大背景之中,试图打造每个神魔所独有的故事。
看似依托“封神演义”为背景,但并不完全是经典文本中的“封神”背景,而是由创作者通过戏仿、陌生化等艺术手法重新建构的世界观。
它是虚拟世界系统规则的描述,也是神话故事发展的依据。
《封神演义》对哪吒的出世写到:“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
在受众的记忆中具有神性的哪吒一直是作为灵珠子化身的存在。
然而动画影视打破了受众对哪吒作为“神”的幻想,并为神话故事增添了其他的文化元素。
《新神榜:哪吒重生》将故事背景重建于哪吒闹海3000年后的东海市,片头写到:“封神榜,随乱世而生。三千年前,天下动荡,人神共遇大劫。封神大战后,天下因此而定,封神榜成。”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保留传统“封神”世界观的基础上,增添了“魔”的元素。
本该灵珠子化身成人助周伐纣的哪吒却因申公豹的使坏投身成了魔丸,面临三年后天雷降至摧毁魔丸,哪吒开启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决斗。
《非人哉》延申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历史背景,将不同的神话人物放置到现代语境中,建构了龙王三太子、哪吒、观音、杨戬、玉兔、九尾狐等各路神仙在现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幻境,他们不再是神话故事中作为“神”一样的存在,而是变身为现代生活中的上班族,学生。
哪吒的身份是就读于南天门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九尾狐的身份是弥勒佛所开公司中的一名员工,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不断迎接着生活的挑战,“神仙”来到现代生活的趣事刷新了受众对以往神仙故事的印象,哪吒在现代学习和生活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武庚纪》中的哪吒在其中扮演主角武庚的朋友,该故事在沿袭中国古代神话背景的基础上穿插了人、神、冥三大种族在其中,讲述了纣王之子武庚与大家为争夺自由、生存而不断斗争的故事。
《奇幻龙宝》以成龙寻找远古流传的七件龙宝为背景,哪吒虽然不是主角,但其贪财、调皮、霸道、无节制肆意购物等性格特点令受众难以接受,故事中成龙为让李靖心甘情愿助周伐纣,帮忙李靖找回离家出走的哪吒,最后父子和好,哪吒也决定改过自新。
《十万个冷笑话》被称为“中国版的日和”,该动画由多个吐槽短篇组成。
《哪吒篇1》讲述了哪吒出生的搞笑故事,李靖看到出生后的哪吒感叹道:“岂会生出你这样的山野莽夫”,哪吒告诉父亲李靖还有一次重新设定形象的机会,李靖根据自己喜欢的女性形象和服饰完成了哪吒形象的新设定,谁知外貌可以改变,身形却无法改变,李靖只好当自己生了一个强壮的女儿,哪吒一边卖萌一边用女生的语气说道:“虽然人家长得可爱了一些,但是是十足的男子汉哟。”
《哪吒篇2》中太乙真人解释了哪吒的由来:“哪吒原为太乙真人门下弟子灵珠子转世,毕业了没工作,为了让我们能在天庭占领一席之地,才将他投胎到陈塘关家中,将来参与姜子牙的反商灭纣之业,才好封神。”
文化记忆具有重构性的特点,它可以在当下的框架中重新组织和演绎。
《封神演义》聚焦于武王伐纣的过程,哪吒是完成武王伐纣的中坚力量,他作为灵珠子化身始终担任着重要的使命。
动画影视在对“封神背景”和“哪吒出生”进行记忆建构时,大多选择将故事背景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将神话人物赋予平凡化,他们依然有着高超的神力,但也有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现代社会神话世界观的建构一方面有助于发挥传统神话故事的价值功能。
另一方面有助于受众重新认识神话世界,但如果过度解构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神性元素,那将会消磨文化记忆的价值内涵。
二、父子矛盾消解
从文本到动画影视,哪吒父子关系是哪吒故事的内核之一。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受儒家文化思潮的影响。
“以儒家家庭伦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一个成熟、完备的道德观念体系,它对家庭伦理的诸多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并从思想上维持着中国传统社会这一“超稳定结构”的长期稳定。”
“父为子纲”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律,还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律。
李靖作为哪吒的父亲,作为陈塘关总督,他代表正统与父权的威严,《封神演义》中哪吒与生俱来的反抗与抗争让李靖屡屡不爽。
他对哪吒镇压、大怒,喊着“孽子”、“牲畜”、“逆子”,在《西游记》记载中:“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
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在《封神演义》中李靖烧火破坏哪吒行宫,父子关系矛盾激化,哪吒把父亲阻碍他重生之事告诉二哥木吒,得到的回应却是:“胡说,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
在李靖眼里,哪吒“生前扰害父母,死后愚弄百姓”。
哪吒弑父的情节反映了历史时期的伦理约束。
自哪吒出生以来,父亲就对他起着管控作用,死而复生后又用宝塔来约束他。
当父亲面对哪吒犯下的过错时,不是选择原谅他,而是选择毁掉哪吒再生之愿。
哪吒削骨还肉的情节遵从了父权制在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哪吒的反抗挑战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威权。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影视中“削骨还父”这一记忆逐渐改写为温馨的父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
《哪吒闹海》抛弃了父为子纲的封建枷锁,舍弃了父子追杀的情节。
把父子矛盾转移阶级对抗的矛盾上,哪吒与龙王之间不平等的斗争成为关注的焦点。
影片中李靖对哪吒挥剑的犹豫和惆怅传达出了李靖作为父亲的无奈,终究还是下不了手。
哪吒在自刎前说了一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这里并不是指哪吒对于父权的反抗,而是指面对龙王等多方势力的压迫。
哪吒选择用自己的死来换取陈塘关百姓的生,彰显舍生取义的精神。
《哪吒传奇》中的李靖虽然对哪吒严加管教,但在与四海龙王的斗争中,多次掩护哪吒并愿意为其顶罪,彰显着父亲对孩子的维护与疼爱。
《武庚纪》中哪吒作为北山矿场场主李靖的儿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宠溺,李靖十分看中哪吒的安危,为此一直屈服于神族。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父母始终坚持“无论是妖是魔,他都是我的儿”,当哪吒做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决定时,父亲愿意与哪吒共进退来对抗天命,彰显着新时代典范父亲的形象。
《封神演义》中父子对抗的情节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动画影像在对文化记忆进行建构时一改冷漠无情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反目成仇的相处模式。
在记忆过程中渗透了父亲对哪吒的爱与关怀,用和谐的父子关系表征着中式父亲与孩子相处的发展过程。
这些行为取向也不断地引导着社会家庭关系的建设,承担着重塑和传承优良家风的重任。
三、故事情节变异
“过于倚重传统文本的熟悉性必然导致影片故事的新鲜感不足,进而降低了受众的审美兴趣,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全盘盲目的创新同样容易消解传统文本固有的叙事逻辑,割裂受众与民族传统故事的情感联系。”
动画影视为增强回忆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必然需要在动画叙事中融合多种风格,重新界定故事情节的发展。
《新神榜:哪吒重生》将传统文本中的叙事时间打破重组,传统少年哪吒转世为现代青年李云祥,龙王变身为新世界中有权有势的德老板。
3000年前被哪吒抽筋的敖丙靠金属龙筋植入皮肤后获得重生,哪吒和东海龙族的恩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散,反而愈演愈烈并开启了新一轮的对抗。
《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改写哪吒与敖丙的关系,凸显了人世间友情的可贵。
影片聚焦于魔丸与灵珠,哪吒作为魔丸转世,即将面对三年到来的天劫,敖丙作为灵珠转世,肩负着整个龙族的复兴重任。
二者身份的梳理为后期熬丙的“黑化”和哪吒的魔性爆发埋下了伏笔,最终敖丙在哪吒面临天劫时留下来与哪吒一同对抗。
结局二人以元神存活,起伏的故事情节为二人友谊的发展制造了悬念并刷新了受众对熬丙的历史认知。
《非人哉》中的哪吒寄宿在观音大士家中,因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经常被观音大士教训,为赚钱能买上自己喜欢的手办玩具,他利用风火轮的技能在现代生活中当上了快递员,为完好地将物品送至买家手里不断努力着,为此也获得了买家的好评,他还有个名称叫做“藕霸”,拿手菜为藕汤,朋友们想要喝藕汤便会找到哪吒,此时哪吒便砍掉自己的手臂亲自做汤,因为哪吒身体拥有与植物一样再生的能力。
《罗小黑战记》中的哪吒作为登场人物,他是妖灵会馆的成员,实力十分强大,他是会馆总部派来支援罗小黑的,在哪吒眼里没有他对付不了的敌人,虽然出场时间很短,但凭借高超的技能和帅气的模样获得了受众的喜爱。
《大王不高兴》中的哪吒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作为主角阎小罗的朋友,在危急时刻多次帮助她降妖除魔。
《十万个冷笑话》对传统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扭曲和变形,太乙真人主要业务为驱邪抓鬼,代抄作业等,哪吒对敖丙大打出手竟是敖丙对哪吒起了色心,李靖和东海龙王熬光是学姐和学弟的关系,李靖家中的佣人王二被太乙真人签约成为歌手,剧中李靖称呼太乙真人为“太二真人”,太乙真人给哪吒取名为“李狗蛋”。
网络动画作品中运用大量的“吐槽”元素、“梗”元素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
看似为受众释放了压力,实则消解了哪吒文化记忆的深度,容易造成青少年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四、次要人物增加
“许多情节化、视觉化电影,其情节的运转与视觉魅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也是得力于人物性格的推动。”
《封神演义》哪吒篇主要出场人物为:哪吒及其父母、东海龙王、敖丙、太乙真人。
在哪吒题材动画影视中增添了亲情、友情等人物主线来丰富集体记忆的呈现。
《哪吒闹海》中依照原著故事情节集中于正义与邪恶对抗这条主线上,讲述了哪吒为救女童大闹东海、打死三太子、龙王报复、剖腹自刎、再次重生的故事。
影片中的哪吒闪耀着主角光环,凸显了他的舍生取义、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说《哪吒闹海》是单一线性结构的叙事方式,较为简单、清晰的展现了作品的意蕴。
那后续的动画影视作品则多为采用复合多线并行结构形式,不仅增添了许多新的故事情节、还增添了次要人物和新人物的出场。
《哪吒传奇》在描述哪吒逆境中成长的同时增添了古灵精怪的小龙女,本性善良的贴身宠物小猪熊,威武不屈的姬发,他们是哪吒降妖除魔路上的好伙伴。
除此之外,剧中还增添了女娲、夸父、三足金乌、盘古等神话人物及其故事,促进了文化记忆的呈现。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聚焦哪吒“打破偏见”的成长之路时,也对敖丙、太乙真人、申公豹的细节描写进行了大篇幅描绘。
影片通过对哪吒和敖丙赋予善恶双重特性,制造了对立统一的人物身份互换,哪吒作为魔丸转世,受到百姓的无情嘲笑和敌对。
敖丙则作为灵珠子转世,身肩龙族命运转变的压力,哪吒和敖丙作为镜像结构的对立面,都在渴望被世间认同。
“镜像阶段本身就包含一种对自我认同与主体性建构、分裂自我的观念、哪吒/敖丙两者的身份挣扎,在互为镜像的结构中变得更加清晰。”
哪吒和敖丙在彼此的影响下,从相识到误解再到和解共同抵抗命运,凸显了形象塑造的多样化和剧情的戏剧性。
太乙真人作为哪吒师傅,白白胖胖,喜好喝酒,拥有自己的坐骑飞猪,为人正直,不在乎名利,当天劫降临时,不顾自身的安危,只为保住哪吒的魂魄。
反派角色的申公豹并不算十足的反派,面对天庭和师傅的成见,他心有不甘却选择致他人于不顾,最终遭受失败。
《新神榜:哪吒重生》聚焦于李云祥(哪吒)与敖丙的“人龙决斗”上,虽然没有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但增添了新的人物角色。
有伪装成六耳猕猴的面具人孙悟空、医术精湛的女医生苏君竹、才华横溢的妹妹等。
新人物的组合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期待视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为了更好地保存集体记忆,动画影视不可避免地将其融入到社会文化语境中。
每部动画影视作品不仅是某一时期特定社会环境的反映,也是受众审美需求的反映。
从哪吒题材动画影视呈现的故事情节来看, 大多影视作品都对传统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并添加了娱乐化、无厘头的元素在其中。
《哪吒传奇》、《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把握传统文本的精髓,平衡传统和创新的比例,设置故事悬念,创新文本的逻辑梳理,降低受众的审美疲劳, 激活受中对哪吒文化记忆的活力,使得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哪吒神话故事。
《奇幻龙宝》、《我是哪吒》、《封神榜传奇》等作品过于倚靠传统哪吒的人物表现,对哪吒文化记忆的表达缺乏新意。
影片易读性过多,无法激发受众对哪吒的回忆和想象,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之味;
《武庚纪》、《新神榜:哪吒重生》等作品以精美的特效和场景获得了受众的好评。
但过多地增加新奇元素,改写其原型特征,容易消解哪吒文化记忆固有的叙事逻辑,从而造成审美上的突兀。
《非人哉》、《十万个冷笑话》、《口水封神》、《大王不高兴》等网络动画影视作品通常一集为四到七分钟,以日本“泡面番”的动画制作形式满足了受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剧中虽然借鉴了哪吒等神话人物的原型,但解构了传统神话故事中的文化元素,以搞笑、娱乐、新奇的特点来博取受众的眼球。
不利于哪吒文化记忆的保护与发展,长期以此的话将带来传统文化记忆的深层次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