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颉亚珍
“中国工程师,亚克西!” 中铁二十局乌兹别克斯坦布斯坦渠道项目现场负责人冯述平正带着技术人员沿渠道巡查,远远听到50多岁农场主阿里热情的招呼声。虽然每天都会多次面对同样的场景,冯述平依然走到地头,与阿里握手寒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布斯坦渠道修建期间,阿里无数次来到施工现场,见面次数多了,冯述平与阿里就认识了。“不只阿里,当地很多人都经常来看,这条渠他们盼了30多年了,特别关心进展。”
布斯坦渠道全长35.2公里,是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农业灌溉项目。1992年,为解决土地灌溉用水问题,耶里卡拉首任市长塔季耶夫发起布斯坦灌溉渠道修建工程,但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被迫于1995年停工。2018年底,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世界银行协商解决了资金问题后,中铁二十局中标布斯坦渠道修复工程。
2019年3月8日,布斯坦渠道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工期4年,难度很大。原先的渠道是砂土结构,多年失修,灌排沟渠破损和淤积十分严重,其中20多公里穿越沙漠,灌溉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我们相当于按原渠道走向重新修一条。”为提升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项目团队引入中国制造的大型衬砌机进行渠道边坡混凝土衬砌施工。冯述平介绍,此前当地在渠道边坡衬砌施工时,全靠人工作业,施工效率低、作业强度大,工程质量可控性还非常差。“引入中国机械后,我们主动对接乌方员工,及时交底培训设备操作技术。当地青年阿卜杜拉有了一技之长后兴奋地表示,‘继续在中国企业工作是我们1000多名当地员工的共同心声’。”
2020年1月上旬,气温太低不能施工,冯述平和20多名中方人员回国休假,假期2个月。1月下旬,武汉出现新冠疫情。“我听说国际航班要全部停飞,担心回不去影响工程履约,就联系大家提前结束休假。”冯述平急忙查询机票,从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直飞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航班都停了,只能选择中转。“查来查去,从广州飞迪拜再转塔什干是最近的了。”2月4日7时许,冯述平和20多名中方人员登上了西安飞往广州的航班;在广州机场等候7个多小时后,19时,他们登上了广州飞往迪拜的航班。“到迪拜时已经半夜了,我们在机场等到第二天17点才坐上了飞塔什干的飞机。两个多小时后,又坐上提前租好的大巴,从塔什干机场直奔施工现场,颠簸了1000多公里,在当地时间2月6日终于到达项目所在地,隔离一周后就投入紧张的工作。后来国际航班基本上全停了,很高兴我们紧急奔赴没耽误工期实现完美履约,两年多后我们才再次回国休假。”
这种拼搏精神,赢得了乌方的尊重和赞赏。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部长沙夫卡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中铁二十局创造的“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当地议员巴赫调勒在通水仪式上握着冯述平的手说,中国人给他们带来了技术,让当地民众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拼搏精神带来了积极的示范、激励作用。
今年3月上旬,赶在当地种植季开始前,备受当地民众关注的布斯坦渠道竣工通水。76岁的塔吉耶夫强烈要求参加通水仪式,看着崭新渠道内汹涌奔腾的水流,他激动地说:“是中国企业帮我们完成了30多年未完成的工程,渠道很漂亮,我们所有人都真诚地感谢中国建设者做出的努力!”
阿里同样激动不已,“布斯坦渠道没通水之前,我们灌溉用水需要从很远的地方绕过来的,水量小、流速慢,一家老小全出动,不分昼夜扛着铁锨锄头忙碌, 20多亩地灌水至少需要一星期时间。如今同样的地只需要短短2天就能完成灌溉。”
冯述平介绍,原来渠道每秒水流量不足40立方米,新渠道每秒水流量突破了105立方米,灌溉效率提高了60%,解决了当地10多万公顷农田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每年可节约2.62亿立方米水资源。
水泽万物,更润民心。布斯坦灌溉渠道内的汩汩水流,蓬勃着万亩良田的生机,汇聚着中乌人民的友谊,激荡起渠道两旁此起彼伏的问候——“中国工程师,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