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成功为一例出生不足24小时、体重仅为2.4kg的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实施胸腔镜微创膈疝修补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患儿婷宝在当地医院出生不足24小时后便出现呼吸急促、费力、全身青紫、呼吸频率近100次/分,紧急转至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在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完善胸片检查的同时,小儿外科主任郭锦涛结合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出这是一例极为凶险的新生儿急症——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达60%。随即,郭锦涛指导,患儿需在稍稳定呼吸、循环功能后紧急手术治疗。与此同时,积极与家属做好沟通工作,联系麻醉专家制定详细治疗方案,确保手术过程安全进行。

膈疝宝宝 迎来生命第一次挑战

手术开始前,首先迎来的一项巨大的挑战就是麻醉。麻醉术前精准评估病情、术中监测、麻醉方式等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新生儿与成年人区别巨大,由于膈疝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引起严重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障碍,麻醉医生需要周密的计划及万全的准备。”麻醉科梅雷主任表示,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把控,每一个预案都精细到数字,包括中心静脉通路建立方案等等,都是经过小组反复讨论形成的,确保万无一失。麻醉团队成功为婷宝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紧随其后,郭主任带领小儿外科手术团队实施信阳地区首例年龄最小的新生儿胸腔镜下微创膈疝修补术。

手术开始前,需在婷宝身上打3个5毫米小孔,由于婷宝的胸腔里充满了整个小肠及一部分结肠,因此手术操作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郭锦涛穿过肠道层层障碍,在狭小的缝隙里寻找膈肌处的缺损,小心地将“跑错”地方的肠子回纳回腹腔内,紧接着开始修补疝孔。

严密周到的术后监护管理至关重要

由于术后可能出现肺发育不良、气胸、胸腔积液、感染、腹胀等重症,随时都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而致功亏一篑。手术成功不是终点,先天性膈疝术后的管理环节亦非常重要。术后患儿转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继续给予心电监护及呼吸机支持治疗。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患儿病情平稳,逐步停氧,胸片复查显示膈疝已消失。经过25天的住院治疗,婷宝终于康复出院。

何为膈疝?

人体的胸腔和腹腔是两个体腔,中间有一道像墙一样的肌肉组织叫膈肌,作用是将胸腔和腹腔分开。简单地说,就是原本应该在腹腔里的胃、肠、肝、脾“跑”到了胸腔里,将胸腔内的心与肺压迫得偏离了原本的位置,膈疝可对胎儿心肺功能发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

先天性膈疝是指膈肌先天性发育缺损导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的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2500-1/3500。患儿往往合并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以及心功能不全,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顽固性低血压,进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60%以上,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该病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信阳市中心医院不断革新理念、创新技术、优化服务,打造“为儿童健康负责,让家长放心选择”科室。小儿外科医护团队整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升,为信阳地区儿童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郝昱玮 吴明 陈静 徐世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