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OPPO哲库关闭的阴云笼罩在半导体圈,广州悄悄迎来了一个芯片IPO。

5月16日,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慧智微”)成功登陆科创板。不巧赶上行业低迷氛围,公司开盘出现了破发,最新市值85亿元。而原本,这有望成为广州一个难得的百亿级芯片IPO。


【资料图】

“广州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任重道远,现在才刚刚拉开上市序幕。”一位半导体投资人直言,身为广东省会,广州急需一个极具标杆性的半导体巨无霸,彰显新兴产业地位。

曾几何时,“珠三角为何在半导体上落后于长三角?”这一问深深刺痛珠三角产业界。这几年,广州吹响集成电路的号角,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全面爆发,开足马力招商引资。与此同时,半导体投资人组团去广州,蔚为壮观。

今日羊城,一条条半导体细分产业链雏形初显,一个个半导体创业公司浮出水面。最新一幕是今年2月,广州2000亿母基金官宣落地,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首当其冲。

清华博士敲钟

广州等待一个超级芯片IPO

这是一个崛起于广州的芯片创业故事。

1991年,李阳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微波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别人避之不及的冷门专业,李阳却用了12年念到博士,后来赴哈佛拿下博士后学位。2010年,广州开发区赴美国波士顿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李阳果断放弃在全球射频芯片巨头思佳讯的高薪工作,选择同好友郭耀辉、孙坚回广州创业。

但创业之初艰难。转机在2014年,李阳和团队终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可重构设计的 AgiPAM 技术。次年,慧智微团队将拳头产品推向市场,至今已应用于三星、OPPO、vivo、荣耀等国内外智能手机品牌机型,并进入闻泰科技、华勤通讯、龙旗科技等一线移动终端设备 ODM 厂商和移远通信、广和通、日海智能等头部无线通信模组厂商。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慧智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729.48万元、 51,395.11万元和35,668.45万元,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17%。但2020年至2022年持续亏损合计约5.5亿元,慧智微称,一方面这是由于公司股权激励支付金额合计3.9亿元,超过亏损50%;另一方面,由于射频前端芯片设计复杂,技术门槛高,慧智微研发投入一直占据支出大头。

因此,风投机构在慧智微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李阳曾透露,第一轮融资发生在成立次年,那是一笔凭着几页PPT完成的融资。

一路走来,慧智微集结了一支投资方队伍——金沙江创投、祥峰投资、青云资本、广发信德、华兴资本、国投基金二期、雨盟投资、九派创投、银盛泰资本、国方创新、浦东科创、光速中国、元禾璞华、惠友资本、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清石资管、红杉中国、上海由芯投资、IDG资本、昆石投资、华山资本、芯锐投资、君犀投资、新兴基金、金沙江联合资本、吉富创投等长长的名单。

与此同时,广州下一个芯片IPO正在赶来。今年5月,安凯微通过证监会IPO注册申请,很快就可以登上科创板敲钟舞台。早在2001年,安凯微决定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创业,见证广州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不过被寄予厚望的,是粤芯半导体——被视为广州半导体界的明珠。

2017年,粤芯半导体在广州成立,随即火速实现量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专注于模拟芯片领域和进入全面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这一成就也彻底改写广州缺“芯”的前史。“粤芯半导体投产启动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之前广东、广州芯片生产空白,是‘广州第一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曾向《广州日报》如此评价。

短短几年时间,公司身后聚集了一个超豪华的投资人阵容,既有长长的市场化投资机构,也有广州当地产业基金撑腰,更是不乏汽车、工业领域赫赫有名的产业资本,投资机构数量之多,场面壮观,估值已达数百亿。2022年底,曾有消息传出粤芯半导体开始进行上市辅导,广州最重磅的芯片IPO在路上了。

广州芯片公司排队赶来

悄然间,广州走出了一个芯片军团。

有趣的是,在粤芯半导体落户广州后,曾有数十家集成电路企业慕名前往广州中新知识城考察,计划落地事宜。数据显示,中新知识城已吸引数十家半导体企业落户,涵盖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领域,其中不乏营业额过亿的企业。

此后,广州还培养了另一家芯片公司——越海集成。这是广州产投集团协同兴橙资本、湾区智能传感器集团、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增城产投集团牵引落地广州市增城区的半导体先进封装项目。

作为首个落地广州的“晶圆级先进封装”项目,越海集成将建设面向CIS、滤波器等芯片的8寸/12寸TSV封装生产线,建成12寸TSV封装产能每月1.3万片,8寸TSV封装产能每月2万片,这对广州市抢占先进封装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月,越海集成完成1.65亿元融资,广州产投集团领投,广东省集成电路基金、增城产投集团共同参与投资。

还有2018年成立的芯聚能,公司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主攻碳化硅基和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工业领域。目前,芯聚能已有多款主驱模块获得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认可,而芯聚能的碳化硅模块和使用芯聚能碳化硅模块的控制器均已进入量产状态(SOP)。

2022年底,芯聚能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由越秀产业基金、粤财基金、吉利资本、建信(北京)投资、复朴投资、美的资本、钟鼎资本、博原资本(博世旗下)、大众聚鼎等十余家知名机构联合投资。

而成立于2017年的广芯微电子,主要研究低功耗物联网领域的芯片,坐落在黄埔区,目前已经完成了A、A+、B等多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惠友资本、华润资本和临芯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

此外,广州现已拥有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岸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风华芯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封装测试企业;广州南沙也先后引进培育芯粤能、晶科电子、南砂晶圆、玏芯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

时至今日,广州黄埔区和开发区,已逐渐成为广州半导体发展的核心区,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数据显示,该地区拥有大湾区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超120家、占广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集成电路测试四个主要环节及支撑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链格局。

就这样,一个个芯片公司盘活了广州的半导体产业江湖。

没有新兴产业谈何一线城市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为何是半导体?为何又是广州?

过去几年,广州留给外界的印象似乎走得越来越慢——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外贸的粗放式发展不再适合当下;GDP一度被重庆超越,降至全国第五城,即便很多广州人对此较为释然,但内心多少涌起一丝丝失落。

尤其当合肥、苏州、无锡、南京等一众城市正在马不停蹄争抢新兴产业,广州的动作似乎依然很慢。“曾经有外地投资人开玩笑说,提起广州的印象就是吃喝玩乐,印象还停留在衣服、纺织这类传统产业。”广州某引导基金朋友如是说。

目睹这一切,广州无法再佛系。而半导体产业,便是突破口之一。

广州的芯片之缺,也是整个大湾区存在已久的隐痛。用一位资深投资人的话来说,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少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

发力虽晚,但珠三角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已定。2021年,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标志着广东正式吹响了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号角。

几乎同一时间,《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广州将打造“一核两极多点”的产业格局,南沙作为其中一极,重点打造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基地。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产业链复杂,资金投入可能会达到千亿级别,需要政府、大型国企、科研院所等在上下游大力协同。因此,广州充分发挥了母基金的杠杆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半导体投资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1月,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首期形成200亿元规模,二期规模扩大到500亿元规模。据悉,该母基金首期成立设计、生态、风险三类子基金,分别由上海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和华登国际三家业内知名半导体创投机构管理。

到了2022,广州设立母基金凶猛。过去一年时间里,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东旺曾带队亲赴上海主动开展产业招商,与半导体头部投资机构华登国际、兴橙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并与中微公司、中芯聚源、武岳峰科创就半导体产业导入广州事宜展开深入交流,期待与头部机构深度合作,布局广州半导体产业。

不久前,在第25届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粤财控股董事长金圣宏透露,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具体来看,该支母基金可直投,子基金包括汽车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化合物半导体等主题基金,且二期基金在投资退出后可向被投企业让利60%。

看到这一幕,不少投资人十分感慨:为了集成电路,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真的拼了。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矣,中国半导体崛起是一场漫长的征程。无数的事实摆在眼前,尊重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国资与市场化资本携手共舞,才能有望打赢这一场攸关城市命运的产业之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