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湖州市委新闻发布会举行。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陈浩表示,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湖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湖州大地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蝶变”。


(资料图片)

今天的湖州,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正在呈现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湖州。

吴兴区埭溪镇大冲村,青山绿树与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央广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006年7月,湖州与浙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实施“1381行动计划”(即建设1个实验区、构筑3大平台、推进8项工程、实施百个项目),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探索美丽乡村蝶变之路。20年来,“千万工程”在湖州持续深化、不断迭代,推动湖州农村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安吉鲁家村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内,园艺师正在现代电气化果蔬大棚内查看番茄的生长情况(央广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2003-2022年,湖州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5536元提高到44112元,年均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28降低至1.61。湖州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连续6年位居浙江省第1位。

浙江返乡青年在安吉打造未来乡村(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环境呈现“全域美”

刘家塘村地处安吉县南部,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外,刘家塘村以“慢”为主题特色打动了数以万计的都市白领。狮子石水库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群峰如洗,湖波如练。方一村坐落于有着“十里古银杏长廊”美誉的长兴县小浦镇,村口千年银杏树吸引着天南地北来的游客,村落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栽种着银杏树,走在村子里,仿佛走在林中,树木与房屋互相映衬,好像童话般的世界。

乡村颜值如何呈现全域美丽?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据了解,湖州主导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市级美丽乡村三个全覆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3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33个,建设提升美丽乡村示范带31条、市级美丽乡村690个,实现宜创村全覆盖。

美丽庭院建设扮靓乡村振兴好风景(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曾经农村的“脏、乱、差”老印象,在当下的湖州已经彻底扭转。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覆盖和辐射的道路、自来水网、垃圾处理系统、超市和信息网等,从根本上改变着农村面貌,城乡界线日益模糊。

长兴漾荡河蟹走出共富路(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产业呈现“绿色美”

绿水青山带笑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十多年来,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银山。近年来,安吉白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3年到2021年的19年间,面积从2.5万亩增长到20.06万亩,产量从150吨增长到2008吨,产值从1.5亿元增长到31.13亿元,全县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周边20万人就业。“安吉白茶”以52亿元品牌价值连续14年入选全国十强。白茶是大自然给村民们最好的馈赠,茶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绝佳阐释。

除茶叶外,湖州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绿色渔业、名优茶叶、水产种业、湖州湖羊等七大产业集群,培育“未来农场”100家,建成10亿元以上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0条,产值全省第一。

湖羊数字化管理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近年来,湖州打响了以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一市品牌,去年湖州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130.25亿元、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入选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了“一二三产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打通”的乡村经营样板,实现从“经营城市”到“经营乡村”的转变。

志愿者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央广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乡村配套呈现“现代美”

你心中的未来乡村是什么样?是绿水青山屋舍俨然,是数字化的便捷高效、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是充满历史积淀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湖州推动“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城乡公交一体化比例、有线电视和电信宽带通村率、快递进村率均达到100%,天然气覆盖率达到42%。

百姓健身房引进农村文化礼堂(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走进德清县莫干山镇庙前村文化礼堂,这里不仅有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有百姓健身房。喜欢文艺的老人还可以到书画室、围棋室、影音室度过悠长安静的夏日午后。一幅幅字画勾勒出村民的幸福生活。

据介绍,在湖州,“医共体”“教共体”“助联体”等共享协同模式下沉乡村比例近50%。开出“未来农场”“慢病服务”“乐业湖州”等36趟“共富班车”,累计服务覆盖乡村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人群超2000万人次。城乡制度壁垒逐步破除,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进程,“同等国民待遇”正在实现。

“青年X乡村”共创展览(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人才呈现“集聚美”

为乡村助力,为青春喝彩。在湖州,“两进两回”(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深入推进,各类人才流入乡村、扎根乡村,形成群英荟萃、青春涌动的澎湃活力,使过去“人烟寂寥”的静谧乡村,演变为如今“人气旺盛”的创业热土。

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目前,湖州拥有全国首个农民学院,建有省级乡村振兴实训基地6个、省农民田间学校33家、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100余个,累计培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1.8万余人、乡村创客1825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近10万人、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9%。在湖州,随处可见大学生村官、乡村“创客”、农技人员、生产大户等各类人才齐聚乡里、施展抱负、创新创业。

南浔区双林镇非遗馆(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文化呈现“繁荣美”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在湖州,6个国家传统村落、35个省级传统村落及108个传统特色村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活”起来的文化礼堂,是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家园。石淙镇花园湾村文化礼堂传承家风文化、镇西村文化礼堂弘扬体育文化、姚家坝文化礼堂推行婚庆文化……近年来,石淙镇各村文化礼堂充分挖掘村庄历史背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等,有效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游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明生活风尚浸润乡里,农民精神家园更加美好。湖州拥有全国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构建了1个市级指导中心、6个区县实践中心、116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083个村级实践站、9295个实践基地的5级文明实践工作网络,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个、省级文明村镇113个、市级文明村镇398个,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90家。

吴兴区织里镇社会治理中心平安数字大屏(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治理呈现“和谐美”

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湖州创新发展了余村“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八个村”治理经验,并延伸探索镇域治理“织里经验”,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力。2019年“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在湖州织里举行。

荻港景区(央广网记者 姜頔 摄)

乡村品牌呈现“示范美”

近年来,湖州美丽乡村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所辖区县均成为国内知名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涌现了安吉余村、鲁家村,德清仙潭村、五四村,长兴顾渚村、方一村,吴兴妙山村、义皋村,南浔向阳村、荻港村等一批明星村,创造了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等一批制度性成果。

因绿而兴的湖州乡村(央广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如今,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湖州大地上,一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