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产业也在加快数字化改造,不少工业企业正紧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升级新技术、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在转型升级中积蓄发展优势。


【资料图】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日,天津市某钢铁企业新入职的一名员工,获得了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这背后是天津市实施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订单班”模式,开拓数字人才培育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订单培养、产教融合,如何助力我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6月30日,全国第一张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被颁发给了天津市某钢铁企业的一名叫做赵大宇的新员工手中。有了这张编号为031200********2306000001的“一号证书”,赵大宇每个月的技术等级补贴比同资历人员有所增加,而且也对赵大宇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帮助作用。而天津市目前有27人和赵大宇一样获得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赵大宇表示:“这张证书是拥有初级技能的证明,人社局每个月会发相应的津贴补助。拿到证书对自身更有利,接触相关工作,或者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时会更容易。”

赵大宇今年6月份从天津市的一所大学毕业,学习自动化专业。今年3月,天津市人社局在全国首次实施高校、领军企业、数字人才培育项目培训机构,三方协同的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订单班”模式,开拓了数字人才培育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当时,天津市的一家钢铁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引育一批有学历、有技能、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天津市人社局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撮合赵大宇所在学校毕业学年的学生,参与为企业定制的数字人才培育项目智能制造专业培训。而赵大宇也成了首期智能制造“订单班”的学员,获得了到企业生产最前线的学习机会。

赵大宇说:“在培训中我们学了一些基本操作、了解了流程,然后我们在工厂里接触真实的项目,学习了操作思路和流程。”

在学校单独设置的教室内,“订单班”的学生们进行模拟实操,通过操作仿真机器学习智能化仓储的软件操作。到了钢铁企业实习培训,赵大宇和同学们不仅能够了解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还学习最新的智能制造专业的前沿技术。

赵大宇介绍:“主要培训工业大数据共性技术,PLC(数字电子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衍生出来的软件,有知识讲解,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课程、智能制造在工业当中的发展速度、发展进程等。”

具备了理论基础、有了实际操作经验,赵大宇经过理论和实操的考核,最终拿到了全国第一张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为将来成长为一名数字技术工程师迈好了第一步。

赵大宇表示:“产教融合的优势是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因为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到的知识都是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经过产教融合后,找工作会更加有优势。”

天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田海嵩表示,发放首张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证书,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招聘和数字人才培育三个项目的结合,未来将加强数字人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培育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

田海嵩介绍:“天津举办的产教融合培养数字人才的模式属于全国首创,智能制造专业的首张证书,是天津办的第一个产教融合数字人才订单培训班的培训学员拿到的。通过发放证书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打通了产、学、用的体制障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人才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有20家大数据、智能制造企业1000余人次参加数字人才项目培训,首批大数据专业、首批智能制造专业初级培训班均完成培训和全国统一专业技术等级考核。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未来要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加快各行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政策引领,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

田海嵩介绍,天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都聚集了很多优秀企业,也建立了产业创新创业联盟。今后,天津将继续以产教融合等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田海嵩说:“帮助这些企业已有的员工和即将招聘的、高校的毕业生参与到培训项目中,为企业培育更多的符合今后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人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