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年轻人投身“蓝领”,工作在生产一线是什么样的经历?新经济、新消费催生新职业,年轻人的新工作是怎样的体验?收废品?养猪?修补玩偶?制茶?拆解装裱?他们试图从学历和职业的刻板印象中跳脱,作出顺应时代也属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别样青春”,本期对话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一级茶艺技师、一级制茶师常静。2008年她从一名电视编导转型投身茶行业,将青春和汗水贡献给中国茶文化。为自己喜欢的事业放弃一份前景不错的职业要经历怎样的纠结?同龄人的奋斗已见成效,自己却仍在艰难爬坡是种怎样的体验?一起分享她的选择与坚守。
常静(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立志让更多人喝上健康的茶”
主持人:我们(节目)对话过点茶文化的非遗传承人,也对话过奶茶店的调饮师,年轻人现在对于茶的接受度似乎挺高的?
常静:其实我们和点茶、奶茶的距离并不远。点茶在宋代文化标志当中是非常吸引传统茶文化爱好者目光的,从润筅、碾茶、调膏这一系列动作,大家会感受到我们传统茶道行云流水的美感。点茶道作为宋代最盛行的一种饮茶方式,它与我们传统茶道当中的插花、焚香、挂画等一样,都是我们中国人的神与气,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萃。
年轻人喜欢喝茶包、奶茶、调饮,我们其实是不排斥的,在日常的科普活动中也会分享一些奶茶的调饮方式,我们也在尝试和新型的方式去结合。我不认为调饮和纯饮之间有太大的距离或者高低之分,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感受到茶汤的美好,是我们特别向往的,如果把它局限于意识形态的美学表达形式,那么就会拒很多人于门外,年轻人会觉得太刻板,老年人会觉得太麻烦,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又会觉得没有时间。我们立志让更多人喝上健康的茶,所以形式是可以为了不同的人群而改变,只要内容不变。
主持人:你是全国技术能手,还是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国家一级制茶师,泡茶评茶哪个更难?
常静:从专业角度来说,加工应该是最难的。评茶员是通过五感来判定茶叶的品质,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个方面去客观分析、辨别、陈述的一类工作人员,需要学会通过表象看本质,通过茶汤、叶底看到茶叶工艺的优势或者缺陷。而制茶师就不一样了,他需要学习的是辨别茶青,也就是新鲜的茶叶,然后根据不同的品种、产区的气候、采摘的老嫩程度,结合制茶的技术掌握分寸,把这片茶叶的优点发挥到最好,是需要实战经验的,对于我们茶艺师来说相对更难一些、更苦一些。
常静展示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银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追求一份比较纯粹的状态”
主持人:你当选了2022年的“上海工匠”,怎么把工匠精神带到茶艺工作当中?
常静:我们有同样的劳动精神,对于技艺的执着,对于事业的坚守,不断去追求卓越的匠心……只是说做的工种不一样,我们可能给外人的直观感受是比较美、比较优雅的,但是背后大家培育更多行业人才的这种心是相通的。上两周上海的工匠有统一进行封闭式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我发现大家都非常谦逊,而且做事都精益求精,大家的工作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我们这个国家、为所有人群服务。
常静在表演茶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你是2008年进入茶行业工作的,当时为什么会作出这一选择?
常静:说起来倒是非常有趣。我的本职专业是电影编导,曾经也在北京工作过,在工作过程中就发现自己追求的还是一份比较纯粹的状态。我虽然生长在北方,但是家里一直有饮茶的习惯,家庭氛围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令我对于茶行业非常向往。2008年整个国内的形势确实非常好,但是这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反而压力太大、节奏太快,就和家人商议自己是不是去创业,或者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入了茶行业。
我的很多大学同学都在我们(本专业)行业内做得非常出色,当年他们来探望我的时候,都是觉得很可惜,怎么一个文化人就变成一个小商贩了,我就不停地跟他们解释这个行业多么有前景,做这个事情是多么自在的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当年劝我的朋友们,现在是我反过来劝他们或者他们来找我喝茶,因为很紧张的工作之后,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恬静的状态,需要安静地思考,需要一个空间来放松。
“希望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
主持人:入行15年了,这个行业和您刚刚进入时相比有什么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常静:变化是非常大的。我的专项研究是普洱茶,2008年是行业的一个崩盘,从业者的信心非常受挫,我们当时也经历了一些低价倾销、恶意竞价或者以次充好的状况,但还是选择了最初自己心里面要走的那条路,选择了好的品质,坚持到了2009年,之后我们普洱茶行业越来越好。
过去三年,整个茶产业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整个被撕裂,一瞬间就形成了直播网络,而且茶叶的投资与收藏属性正在被弱化,甚至在一定限度上茶叶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感突然就消失了,茶叶的核心价值终于回归了本位,也就是作为消耗品的价值。其实如果能够引领市场的话,这是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的,对茶行业的发展是正向引导。当然,我们非常希望最终回归到线下,因为太多的网红款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通道,让茶行业变成牺牲品质去换销量的游戏。
主持人:你还是上海市静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校长,现在人才培养情况是怎样的?
常静: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试探性地做职业教育,第一所学校是云南七子茶学院,第二家设在上海的静园。我们培养更多的是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或者斜杠青年爱好者,前者很多茶行业都非常迫切地需要,比如调饮行业就需要评茶员对于来料来货进行鉴别,还有新工种调饮师,我们也有深度参与制定相关国标和教辅材料,我相信未来调饮师这个职业会是非常大的一个行业方向。各行各业的人想给自己加分赋能,也会选择学一个自己爱好的职业技能,等于说我同样在喝茶,但我是一个专业喝茶人。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100到200个课时的系统培训,最终在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下,双60分以上才能圆满毕业。
常静(左二)在教授茶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还希望为茶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常静:未来希望上海能成为港口型交流平台,让茶文化走到全世界,让更多技术人才汇聚到这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对茶文化感兴趣,愿意为它做一些事情,愿意去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很期待茶艺、品茶、制茶的竞赛能够进入到世界舞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茶叶的精髓、我们精湛的技艺。
监制丨李谦
主持丨杨昶
编辑丨曹博 刘晓琛
记者丨王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