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全国住建领域前不久刚刚确定的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规划管理,城市有多“智慧”,人们的生活就会有多便利。

这个春节,无论是就地过年的,还是返家探亲的,可能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有了科技支撑,正在随着城市一道变得越来越“聪明”。


(资料图)

最近,随着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即将宣布基本建成,包环每天开车走在上班的路上,感受大不相同。

重庆市民 包环:我觉得现在车,还有路,还有人,就完全结合在一起了,我觉得对驾驶员来说更加安全了。

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后视镜会将车辆前后所有各类交通信息实时甚至提前发送给包环。相比普通导航,包环的这块后视镜对于交通安全信息的预报和提醒可以达到毫秒级。如此智能的背后,是重庆两江新区220公里干线道路安装了500多套各类路侧感知、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现在,每一秒钟就有1000—1400条信息数据回传至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平台,随后,这些信息会被依次分发给相应道路中装有车载接收单元的车辆,从而实现道路与车的智能互联。

如今的重庆,不止是交通更“智慧”,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重庆还着手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模型。在这个模型的支撑下,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建设、规划所需,还在智慧城管、智慧园林、智慧社区等领域实现了不少新应用的落地。

在地上,是看得见的“聪明”,而在地下,同样看得到“智慧”。

夜晚,重庆南川的迎春灯饰亮起来了,走在流光溢彩、年味浓浓的街上,很少有人知道,此刻的地下,1万多个各类传感器正在每时每刻保障着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

中铁十一局重庆南川综合管廊项目部工作人员 周润:这个是我们的防火门,防火门是每200米一道,进来以后就被智能设备所包围。这个(感温)光纤要覆盖所有的电缆,到时候电缆哪里发热,它就会迅速感应,然后传到智能系统中去。

走进南川的这条地下管廊,每间隔200米就布设有一系列成套的传感监测设备,包含消防、空气监测、管线温度监测、人员位置感知等等,共计1万多个。有了它们,搭配智慧运维系统的地下管廊能实现自检,还能与维护人员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定位和精细修复。

重庆这座城市变“聪明”的故事其实正在全国许多城市上演。目前,全国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就已达到了290个。如今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呈现省级城市领跑、地级市紧跟、县级市起步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智慧正在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