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奎公园,随处可见的旱溪、植草沟与雨水花园等绿色生态设施格外醒目。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转输、收集与存蓄,真正实现自然下渗、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超标的雨水则通过管网溢流进入奎河。“金奎公园确实与众不同,尤其是雨天,感觉雨水落在地面就被吸收了,这也许就是‘海绵’起的作用吧!”常到金奎公园休闲的吴先生说。

近年来,徐州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内涝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新思路,凝心聚力谱就“半城煤灰半城土”到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蜕变新篇章。

综合整治后的王窑河


【资料图】

擘画蓝图,开拓思路

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此掀开了探索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之路。

紧抓机遇,徐州以试点建设为契机,以试点项目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学谋划海绵城市发展蓝图,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在最大限度保留和保护原有生态敏感区域的基础上,嵌入生态性海绵措施,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一体的生态海绵空间。按照“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的思路,重点解决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问题。针对中心城区生态基底与建设条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契机,提出适合中心城区的指标体系,作为实现海绵理念的重要抓手:增强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率达到40%-60%;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雨水利用量替代的自来水比例大于5%;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内涝防治标准达到30年一遇;构建绿道与水系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等内容综合施策,构建出“灰绿结合”的排水防涝体系模式。

泉润湿地公园

落地生根,卓有成效

新建住宅落实海绵措施,老旧小区改造后内涝问题显著缓解,道路植入海绵元素连续暴雨无积水,沿河带成了景观丰富的海绵小游园……在稳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多维度、深层次不断强化海绵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源头消纳与控制能力,高标准、高质量逐步推进各类源头海绵项目建设。

徐州结合地块开发与城市更新等建设契机,已在5个老旧小区、60个新建小区、15个公园与6所学校等民生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初步形成连片整体效应,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积水等情形。

如开元四季小区北侧开元路基本消除了原有的大雨内涝问题;中海熙岸华府、生物工程学院等因地制宜融入海绵要素后可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基本目标。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品质管控,在持续推进雨水源头减排的同时,注重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丰富园林景观序列美感,住区安全宜居水平与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徐州先后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有效缓解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城市“弹性”与“韧性”及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观澜悦居海绵小区一隅

防洪排涝,显著提升

徐州依托市区现有水系空间结构,在流域生态保护与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构筑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确保湿地系统在参与城市涝水调蓄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效。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泉润湿地与桃花源湿地系统工程已相继实施完成,年蓄存可供利用的雨水量达45.5万吨;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湿地恢复工程已启动建设,其调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全域海绵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源头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内新增雨水调蓄池近2万立方米,较好地控制面源径流污染,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程度,同时在削减洪峰流量与城市排水防涝方面贡献重要力量。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切实融入海绵城市肌理,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易淹易涝点治理等工程建设,升级排水系统,进一步强化排蓄结合、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西部试点区内三环西路截水沟、支路10截水沟等雨水行泄干沟的建成进一步增强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卧牛山公园

近年来,泰山路、解放南路等雨污分流工程陆续完工,新、改、扩建排水管网约360公里。结合市区积水点分布及片区地形竖向、排水管网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山水拦截调蓄、主排水通道建设、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及低洼地强排等工程措施进行积水点改造,市区104个易淹易涝点中约95%已被消除,城市综合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智慧统筹,系统推进

作为徐州主城区涝水自排的重要通道,奎河(苏堤路-袁桥闸段)经过综合整治后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华丽蜕变。市区段王窑河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及水系贯通在内的综合整治工程,依托生态护岸、植被缓冲带等海绵化生态措施,雨水下渗与面源污染控制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了安全的水系廊道空间结构。

组织实施山体修复工程,修复采石宕口40个,在山体复绿的过程中嵌入植草沟、旱溪等海绵城市生态元素。卧牛山公园以生态景观需求为基础,在实现绿地游憩功能的同时,采用雨水花园与旱溪等海绵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园区的截留、蓄滞与净化。已治理完成采煤塌陷地约66.73万亩,其中贾汪潘安湖、城北九里湖等采煤塌陷地变身风景宜人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潘安湖和九里湖成为“城市双绿肺”。

越来越多小区体现海绵元素

加强海绵试点区建设项目和典型海绵设施管理,搭建了海绵城市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包括试点片区、典型项目和典型设施三个层级的监测体系,共设置监测站点40个。在试点建设基础上拓展时间和空间维度,统筹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建立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平台,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从项目设计、施工到竣工核查,进行全流程管理、全平台掌控,从而实现徐州市智慧海绵的建设。

从试点示范到全域系统化推进,徐州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进行系统谋划,稳步有序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吐纳”,城市内涝缓解、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已逐步实现。

市住建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建设过程,徐州将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深化体制创新、政策保障,强化系统构建、智慧管控,把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部分图片由市住建局提供

记者:孟丽

编辑:崔东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