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品牌为要。7月16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主办,以“铸就粮食品牌,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吉林粮食品牌日活动”——“美丽乡村﹒筑梦吉林”乡村振兴与粮食品牌建设论坛启动“云直播”。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现场,围绕“铸就粮食品牌,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来自政府、媒体、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平台的专家学者,分享粮食品牌建设成功案例,探讨以粮食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

1658026081589137.png

品牌引领夯实吉林粮食产业基础

品牌价值对于粮食产业来说有哪些重要意义?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继东在致辞中表示:“品牌强,则产业旺;产业旺,则乡村兴。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需要更多更强有力的品牌引领和支撑。”七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持续打造以吉林大米为引领的吉林粮食品牌,取得阶段性成果,“吉林大米”和“吉林鲜食玉米”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1658026088927027.png

对此,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产业振兴,特别是粮食产业振兴,而振兴粮食产业的主要抓手就是品牌。粮食品牌既是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形象、区域文化、农产品品质的反映,更是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1658026094337625.png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喜亮发表了以《乡村振兴 品牌先行》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以吉林大米为例,产业链实现有效延伸。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松粮集团、好雨农业、舒兰永丰、松江佰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其主打产品吉林圆粒香、吉林长粒香、吉林稻花香、吉林小町也站稳了市场。依托这些企业向上扩大种植基地,向下深耕销区市场,有效地推动了上游土地流转、托管和订单种植,下游产销对接和渠道整合,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经营效益,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产业体系的完善,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领军企业和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市场的企业家,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

1658026100681971.png

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方言说,加强粮食品牌建设要创新方式,坚持以品牌化为引领,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培育一大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粮食品牌,带动产业升级。

1658026106984020.png

数字化赋能吉林粮食供应链高品质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品牌建设所面对的形势和承载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多年积累的品牌红利如何有效释放,带动旗下众多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价值空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政府的政策资源和社会的金融资本如何叠加,对粮食产业产生成倍放大的“几何效应”,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跨越发展?品牌建设如何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赋予新的动能?所有这些,都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深耕行业多年的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陈刚说:“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链条上生产-加工-流通三个价值创造环节的碎片化,以及技术-土地-配套设施-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的碎片化。因此传统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化、数字化作为切入点一以贯通,赋能发展是必然选择。”

1658026114112918.png

农粮产业如何搭上数字化列车,实现经营模式的升级,直接关系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农户增收的可持续性。陈刚介绍,为了让农民能够更好地获得优质生产资料和市场动态信息,中粮集团推出了“粮圈儿”APP,向上游粮食种植环节延伸,拓展农业产业化,创新“三农”服务模式;中粮集团开发的“农粮物联”平台,使农民能够实时掌控作物生长、粮食物流、销售等情况,能够同时“看见”田头和市场,种粮、卖粮变得更加“轻松”。2020年9月,中粮集团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同推出的“粮闪付”APP, 2020年10月19日,“粮闪付”功能上线,并在吉林德惠新良库正式运行。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首席专家黄祖辉表示:“粮食的土地产出率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尤其是在品种技术上实现突破,粮食的劳动生产率则主要取决于多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形成。要推行三种类型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服务的规模化经营,三是复合型的规模化经营。”

1658026123762232.png

吉林大米品质好不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你到产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得天独厚”。论坛现场进行了原产地视频连线,由科研院所专家代表、企业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的优秀品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特色粮食产业发展亟待多方发力

谈及粮食产业发展,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总工程师赵奕提到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地共创建放心粮油示范企业9617家,其中,中粮协认定的放心粮油示范企业1441家,包括示范加工企业、示范仓储企业、示范粮店、示范配送中心、示范主食厨房、示范批发市场等。通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粮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米面油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从2000年近50%提高到2021年的98%以上。

1658026132507440.png

粮食的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也从“安全”走向“优质”、“优品”。如今特色农产品呈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但品牌价值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也使得市场表现欠佳,产业发展缓慢不前。谈及此,在论坛对话环节中,多位业内嘉宾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认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主要作用体现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改善粮食品质、促进节本增效、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1658026140884306.png

松粮集团总裁宝蒙权表示:“品牌建设赋能企业发展是一个真命题,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品牌建设是一个不断持续的投入、不断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之力。”

1658026147631904.png

对此,福来咨询董事长娄向鹏表示赞同:“农业品牌建设一定要有根有魂。每一个区域,不管是县域、市域还是省域,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能有很多特色产业,但是从农业品牌建设的发展逻辑来说,一定要先确定一个主打产业,先把主打产业做强做大。”

1658026154603282.png

针对吉林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金发忠建议,吉林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类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方面,可以探索建立“532”(即5佳-3创-2提)”发展思路,即建立5佳品控理念与指标体系:一是建立最佳品质期收获制度;二是建立最佳贮藏保鲜方式;三是实施最佳加工工艺;四是选择最佳包装材料标识;五是推行最佳消费引领。“3创”即创建3个加工形式:一是创建产地贮藏、分批次加工;二是创建产地贮藏、销地加工;三是创建产地贮藏、社区加工。“2提”即从两个方面提升吉林农品品牌形象:一是提升选择符合吉林农产品特性的生态环保优质化包装材料;二是提升浓缩吉林农产品品牌标识整体辨识度。

1658026161323196.png

许多优质特色农产品独具天然优势,科技创新、品牌打造、数字化赋能……期待更多优质粮油类农产品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方面做强做大,树立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