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们依托于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及时进行了南滨路沿线的业态布局,效果显著。”谈起从2022年2月启动的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对于推动南滨路经济发展,重庆市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静如数家珍。
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央广网发 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她介绍,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的数据显示,东原1891—龙门浩老街区域2022年游客峰值时间段在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左右,游客峰值量为3956人,逗留时长为2—5小时。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据此认为该区域发展夜经济及餐饮业的基础很好,随即在今年初在此区间段加大布局潮流集市、时尚酒吧等元素,打造潮流南滨,有效地推动了游客量的提升和文旅消费提振,也成为大数据平台助推南滨路产业升级的生动案例。
(相关资料图)
实现“一图知家底”
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由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牵头建设。该平台聚焦区域规模、企业发展、文旅特色产业等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服务,打通区域现代服务业、文旅特色产业等多条产业链,构建1张全产业大数据图、4个分类数据仓库,深化大数据在南滨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推动南滨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南滨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龙门浩老街流光溢彩(央广网发 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打造南滨路产业大数据平台,是探索出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南滨路沿线相关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共享应用。”陈静介绍,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该平台实现了对沿线区域的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并据此推进产业结构的科学分析,比如南滨路有多少家企业?沿线特色产业发展又如何?旅游人数、文化消费的数据是多少?通过该平台可多维度动态清晰展示,实现了“一图知家底”。
推动南滨路重点产业提档升级
南滨路是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也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南滨路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深入分析南滨路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围绕文化企业、游客来源地、游客逗留时间、游客逗留地点、峰值时间段等多源数据,充分分析文化旅游产业“画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彩虹集市唱响“不夜南滨”夜经济品牌(央广网发 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不夜南滨”是重庆夜经济品牌之一,也是南滨路的消费IP,对于推动南滨路乃至南岸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典型意义。“我们通过对南滨路沿线商业、消费大数据的综合研判,整合南滨路沿线商圈、商业综合体、夜市街区及商家,分析消费者兴趣、偏好、特征,丰富“不夜南滨”消费IP。”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22不夜南滨生活节”期间,南滨路推出南山星空音乐季、超级市集、不夜南滨消费地图、“漫游不夜南滨巴士”等特色内容,联动东原1891、长嘉汇购物公园等商场,开展“城市露台微醺季”“南滨落日沙滩派对”等24场消费促进活动,实现客流量超700万人次,带动沿线社零超19.6亿元。而2022年南滨路区域累计接待游客2856.39万人次。
推动南滨路数字转型
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还将该平台作为推动南滨路建设发展数字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正在不断地增加指标指数及相关应用场景的运用。”,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南滨路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上,也有一个“赛马场”,文化企业知识产权数量、企业经营情况等排名都将在平台上展示,进行“大比武”。
南滨路璀璨街景(央广网发 南滨路建设发展中心供图)
截至2022年,区域内共有文化企业1372家,文化企业从业人数1357人,累计新注册文化企业131家,已基本形成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产业聚集区。
从业态布局到产业发展,从旅游动态到消费体验,搭上“数智列车”的南滨路正通过建设“南滨路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建设发展的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南滨路全速驶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江山 周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