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叔叔,你们辛苦了!”近日,新疆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娜娜(化名)眼中泪光点点,向上门送医的援疆专家们表达谢意。久违的笑容,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10月18日下午,一通求助电话打到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黄继超了解情况后,迅速召集外科、中医康复科、精神心理科三名专家组成临时医疗小组,安排为娜娜上门会诊事宜。

2019年初,娜娜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胸椎和右下肢股骨骨折,这场意外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三年来,娜娜辗转疆内各大医院,花费了43万元,但效果并不明显。“孩子的病情比较严重,伊犁、乌鲁木齐的医院都去过了。听说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有很多援疆专家,我们想听听他们的建议。”孩子的母亲说。


(资料图片)

临时医疗小组为残疾小朋友上门会诊(央广网发 刘玉龙 摄)

娜娜的家面积不大,进门就是一张床,医生们围在孩子身边,询问病情并查看恢复情况。厚厚的检查报告和X光片叠放在一起,医生们一页一页看,一张一张翻,从资料中了解治疗情况。

连云港援疆专家,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刘臻说:“从初步体格检查及提供的病例资料来看,孩子存在右股骨中段骨折未痊愈和不完全性截瘫的可能,还伴随大小便无法自理的状况。我们建议再次入院治疗,从骨折部位康复开始,有望改善大小便功能,让孩子借助辅具重新站起来。”

同日,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教师也来到娜娜的家中,在贴心“送教”的同时,送上了精心挑选的礼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送教老师对孩子进行了细致的授课,并与家长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孩子母亲说:“老师们每周都会上门来给我的女儿上课,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

为保障“送教上门”工作取得实效,霍尔果斯市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评估,认真分析每一位残疾儿童的需求,讨论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到“一生一案”。每次“送教上门”前,老师都针对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自身能力和需求的课程。

霍尔果斯市丝路小学教师张磊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心关爱特殊儿童成长,让孩子在家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在建成教育强国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为保障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霍尔果斯持续开展“送教上门”“送医上门”工作,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方式及医疗辅助,让他们在肢体活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