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西安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道路,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尤其在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紧抓秦创原建设机遇,以“科创高新”建设为统揽,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第一引擎正变得愈发强劲。

西安高新区航拍(央广网发 西安高新区 供图)


【资料图】

加速隆起的人才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西安高新区基于科技创新需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硬科技创新人才”支持政策》《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动人才政策优化升级,在创新创业、子女教育、住房安居等方面,给予人才多层次保障和全方位支持。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高新区已累计集聚国家和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超400名,本科及以上人才约30万人,硕博人才达7万人,海外人才约7000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15.1%,居全国高新区第二。一个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科创人才高地正在加速隆起。

根据最新计划,未来三年,西安高新区将面向全球实施“百万人才计划”,支持用人单位,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分层次引进12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力争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0万名。

不断壮大的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十年来,西安高新区牢固树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工作理念,坚持以企业切身感受为衡量,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级、持续抓好生产要素保障、持续构筑安全发展环境,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厚植创新发展沃土,推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特别是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在创新主体不断扩大的同时,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累计拥有在孵企业超过1.3万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873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62家,雏鹰企业超过2300家、瞪羚企业310家、独角兽系列企业14家。2021年,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比达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3.0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4%。

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

一流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赖以存续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西安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需求,不断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加速构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同时出台“科创九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撬动人才、金融、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聚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培植肥沃土壤,提供充足阳光雨露。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累计拥有双创载体180家,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超过1500家,申报争取省级、市级人才项目资金2000万元,企业贷款总额达到近4000亿元,促进科技型企业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突破4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高地。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的科创生态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完善。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加速建设,全国首家精准服务硬科技企业的银行专业机构——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正式开业,专注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即将完工,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已经吸引聚集了一批金融机构……

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

西安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加强科技资源交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就地转化,科技实力不断释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涌现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其中,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成功转化大尺寸硅单晶技术,实现相关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紫光国芯研发的SeDRAM(异质集成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技术和平台,成功实现了DRAM晶圆和SoC晶圆的异质集成,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金磁纳米生物成功研发磁性复合微粒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蓝极医疗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研发成功世界首台功率30W蓝激光手术设备,解决了激光治疗领域“临门一脚”的难题……

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企业就收获了158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申请量以万计,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43亿元,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全国173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一。

过去十年,西安高新区以创新为笔,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西安高新区正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阔步迈向下一个十年。(西安高新区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