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引擎轰鸣声与海浪拍岸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曲,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正以蜿蜒的姿态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这条山海廊道不仅串联起椰风海韵的自然胜景,更缀起散落的非遗瑰宝。在环岛旅游公路三亚市天涯区路段,千年黎族藤编技艺如同被重新擦亮的明珠,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成为展现海南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资料图】
◆古艺新生:
环岛旅游公路让千年藤编焕发光彩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三亚段似一条灵动的丝带,将海棠湾、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红塘湾、崖州湾的绝美风光连缀成画。当车轮驶入天涯区,路边错落有致的藤编工艺品展台便悄然揭开非遗秘境。
作为第六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族藤编技艺承载着千年的生活智慧——从采藤时的晨露未晞,到打条时的巧手翻飞;从染制时草木汁液浸润的渐变色彩,到编织时经纬交错的韵律节奏,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黎族先民的生存哲学。如今,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让深藏村落的传统技艺走向大众视野,沿途设置的非遗标识牌如同文化路标,指引游客走进藤条编织的时光隧道。
“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本事。”在位于槟榔河畔的三亚丝路欢乐世界,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原本粗糙的藤条化作精美藤篮。在她的示范下,游客尝试平编技法,动作虽生涩,但眼中闪烁着发现传统之美的喜悦。这种活态传承的场景,正是环岛旅游公路赋予非遗新使命,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生机。
◆文旅融合:
非遗文化赋能自贸港旅游新生态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后,三亚市天涯区段凭借独特的文化基因,成为非遗探秘关键节点。这条公路不仅串联起天涯海角、西岛等知名景区,更以文化为纽带,将周边村落打造成非遗工坊集群。
三亚丝路欢乐世界,非遗传承人将一根根柔韧的藤条编织成杯垫、笔筒等实用器具。 黄世烽 摄
“双节”期间,三亚丝路欢乐世界的黎族藤编体验区成为热门打卡地。遮阳棚下,游客围坐学习编织杯垫、笔筒,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用指尖对话千年技艺,将柔韧藤条化为实用器具。
“看似简单的交叉缠绕,实则暗含力学原理。”一位母亲带孩子体验,既享亲子时光,也完成文化启蒙。现场陈列的创新藤编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藤编台灯洒下温暖的光影,几何收纳盒尽显时尚,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碰撞出新火花。
市民李女士驱车而来,“以前只在博物馆见过老物件,如今能亲手触摸千年技艺的温度。”她手中初具雏形的藤编篮满含对传统文化的敬意。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非遗不再是玻璃罩中的展品,而是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美学,恰如活动现场悬挂的标语:“每一根藤条都在诉说故事,每一次编织都是文明接力。”
“丝路奇遇·秋日幻境”主题活动中,藤编鼓点应和电音节奏,植物染彩绸飘荡露营节,“文化+旅游+科技”模式让非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游客张先生举着藤编小葫芦拍照留念:“旅程最惊喜的不是网红景点,而是邂逅本土文化。”他的感慨道出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深层价值——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通动脉,更是文化传播的情感纽带。当自驾游客沿着海岸线驰骋,那些藏在渔村巷陌的非遗故事,正通过公路网络获得更广阔的叙事空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长988.2 公里,串联了海南岛 12 个滨海市县各具特色的资源与风情,非常适合自驾游的旅客慢行感受海南独特的滨海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