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高新区、国家经开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关键平台,也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相关资料图)

54个园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67个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300家,49个园区进出口额超500亿元……7月5日,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分析了我国园区当前的发展水平,为各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千亿级园区已达54个

报告显示,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共有54个园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较上年增长6个;67个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较上年增长2个;49个园区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较上年增长9个。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

其中,52家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达379336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2714家,占所有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上缴税费达15295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的72%;出口额达42264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的81%。

48家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达63403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的46%;实际利用外资达386亿美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的56%;税收收入达11745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的53%;出口额达30396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出口额的60%。

苏粤鲁组成园区发展“头部阵营”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8席、7席。从区域实力看,1-30名中,江苏省占6席,在发展质量和数量方面保持高位,与广东省(4席)、山东省(4席)共同组成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

报告指出,2023年百强园区中,入围数量、经济总量、进位情况等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呈减缓态势,但西部园区发展仍较弱。

从入围数量看,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2席,中西部分别增加1席,但西部数量仍较少。从经济总量看,2022年、2023年东部入围经开区生产总值分别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东部入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较大但有所减小。从进位情况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进位较为明显,西部进位不明显。东部地区中,江苏、山东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围园区位次有不同程度地下滑。

政区合一、整合升级趋势明显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共有近30个园区在不同阶段先后开展了“区政合一”“区镇合一”“多区合一” 等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22年1月23日,整合了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宁波经开区正式挂牌。宁波经开区成立了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出台了《北仑区(开发区)稳商扩资增效扶持办法》,形成了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闭环服务,2022年共实现18个总投资近7.2亿元的稳商扩资项目开工,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193亩,改造提升低效工业区块3个。

此外,湖南实行“区政合一”运行模式,推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三区合一。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200亿元,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8%的GDP,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6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为园区机制创新提供了发展样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