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高空悬浮、烈日灼烧”,脚下是20米的高空,不足3平方米的司机室火热滚烫,打开司机室的大门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进入暑运以来,哈尔滨市连续高温,并常伴大雨的“袭击”,让高空作业变得愈加辛苦。7月25日,10时,今年33岁的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司机聂国强正端坐在司机室,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操控台上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他的脸上被豆大地汗珠划过,他也顾不上擦拭,背后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一大片,出现了盐渍。

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司机聂国强(央广网发 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相关资料图)

每天为了到达他工作的地方,聂国强需要攀爬三十余米长的铁杆扶梯,上去一趟,双手要接触发烫的护栏上百次,每班作业上下往返需6趟左右,为了减少爬楼梯的次数,聂国强不敢多喝水,经常是等到一轮作业完成后,借着下楼的功夫,赶紧猛喝几口水继续作业。由于车站四周环境开阔、没有遮掩,他有时还需要顶着风雨上去。“最不容易上去的时候其实是冬天,有的时候楼梯上会结冰,我们得一点一点把冰铲掉,在慢慢爬上去。以前我有点恐高,现在完全‘免疫’了。”聂国强说道。

作为全路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哈尔滨铁路国际集装箱中心站是运输、仓储、集散、通关功能于一体的东北地区国际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聂国强从2016年刚来这里工作到现在,至今已经7年了,他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下来可以装卸700多个集装箱,装卸1个集装箱,别人大概需要2至3分钟,而聂国强只需要1.8分钟左右。

哈尔滨铁路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央广网发 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我在正式操作龙门吊之前,在大连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课程。这些年,随着中欧班列集装箱的增多,我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聂国强说,他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经常觉得坐在这个小房间里很无聊,因为当时没有多少货物可供装卸。但是后来,他每天的工作量从80个集装箱增加到120个,最多时一晚上装卸了150个集装箱。

除了数量的增长,聂国强也见证了货物品类的变化。一开始,从这里出口的货物只有赖氨酸等产品,现在轻工类的小商品以及建筑类货物、汽车等商品屡见不鲜。

装车现场(央广网发 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为了保证司机室内视野开阔,无障碍物遮挡,确保装车顺利进行,因此,司机室的四面门窗安装的是透明玻璃,玻璃在夏日强光的照射下,让位于半空的司机室成了一个室外“桑拿房”。

下午2时,在司索工的指挥下,聂国强细心地操纵着龙门吊手杆,不时地透过脚下的玻璃注视着下方机械,前后左右移动集装箱,以低速档将集装箱平稳下落至平车锁头上方120毫米左右处悬停,并调整箱体位置,确认角件孔与车辆锁头对正后,分毫不差地安放在平车上。装车的集装箱重量达35吨,里面主要是地产的赖氨酸等,货物从这里发出,运往欧洲及全国各地区。(杨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