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相关资料图)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编者按: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家门口干旅游,比在外面打工可强多了!”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水泉镇南亮子村村民王丽敏,说起返乡就业深有感触,“景区工资没少给,老人孩子也都能顾上了”。

王丽敏所说的景区,是南亮子村建设的依湾农家生态旅游区。南亮子村以独具特色的凌河第一湾为基础,通过实施依湾农家项目,吸引在外务工村民回村就业创业,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从省级贫困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喀左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素有“金鼎之地”“塞外水城”等美称,先后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喀左凌河大桥附近风光秀丽(央广网发 吴海沧 摄)

近年来,喀左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工业、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多点突破,吸引了大批在外喀左人“回流”

依湾农家故事:

贫困村变景区 打工者回归创业

“以前大凌河是拦路虎,出门打工得绕几十里地,下雨村里就成泥潭了。现在,大凌河变成了景区,村里修桥铺路,村里年轻人也不用出门打工了。”南亮子村村民代新忠笑着说。

被凌河第一湾环绕的南亮子村,山河壮美,但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以前是个贫困村。村民代新忠家所在的香磨屯1组,又是全村最落后的地方,下雨路面都是厚厚的泥浆。“小香磨,穷山沟,出门步步走石头。”代新忠说,“不找石头踩的话,就得陷进泥里了”。

代新忠被乡亲们称作“船长” (央广网发 石文博 摄)

2018年以来,南亮子村借喀左发展全域旅游之机,办起经济实体,打造了占地3000余亩的依湾农家项目,成为集旅游观光、鲜果采摘、餐饮娱乐、住宿休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村民王丽敏原本和丈夫在外打工,现在在景区负责餐饮服务工作,“咱们村里的鸭蛋、小笨鸡都好吃,现在是游客必点菜。以前因为路不好走,往外卖都费劲。现在是供不应求,除了供应景区饭店外,很多都被游客买走了。”

除了在景区就业领工资外,南亮子村村民还有更多收入来源——中老年村民养鸭子卖鸭蛋,种果树搞采摘,陆续回村的年轻人则开民宿、做餐饮,研究开发新项目。

位于喀左县东北部的凌河第一湾(央广网发 石文博 制作)

南亮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昌政说,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水涨船高,“有村民扣大棚种葡萄,办采摘。没想到旅游团来得太多,一天就把葡萄都摘没了。今年他又扩大了种植面积。”

靠着发展旅游,南亮子村人均收入比七八年前翻了一倍多,集体收入也从零变成了今年预计突破百万元。有了钱,村里对道路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180户农民新建水冲厕所,村里的环境已是今非昔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亮子村的美丽蝶变并非个案。几年来,喀左围绕“一山一湾一湖一都一温泉”的核心旅游项目,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思路,使绿色休闲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平房子镇小营村,喀左利用蒙古族文化、温泉资源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浴龙谷温泉度假区,带动农事体验、果品采摘、赏花登山等乡村旅游。小营村因此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小营村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央广网发 贾作祥 摄)

公营子镇打造了1000亩雪蜜桃采摘基地,通过举办雪蜜桃采摘节,做好“旅游+文化+农业”文章,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喀左把“生态立县”作为全县重要的发展战略,并且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探索出了“生态治水+滨河旅游”“温泉+文旅+农商”“特色种植+品牌基地+农旅融合”等一批“两山”理论转化路径,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依托,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

创新工业:

打造半导体新赛道

5G工厂高效协同

稀有电子气体氪、氙等,是半导体行业的“卫士”。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信息半导体产业园内,一座生产这些气体的同位素高纯气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负责人李小明介绍,预计今年8月份就可以试生产。

作为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李小明对于东北骤热的天气还略有不适应,但对于来自政府服务的“热”,则倍感欣慰,“在喀左县政府和开发区的全力推动下,我们项目建设速度是其他地方项目的几倍,建设周期缩短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可以更快投放市场,及早见到经济效益。”

喀左信息半导体产业园内,一半导体项目正在建设(央广网发 石文博 摄)

为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链”发展,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规划了以朝阳通美晶体科技有限公司为头部企业,建设面积1650亩的信息半导体产业园,重点发展砷化镓、锗、磷化铟等半导体专用材料和高纯镓、高纯锗等超纯元素及上下游配套产品为主的产业链。通过通美晶体,喀左深挖上下游产业链,先后引进7家企业项目12个。

在同位素高纯气体项目隔壁,就是半导体产业链里的另一环——硕美金属镓回收再利用项目。

“这个项目是做金属镓的回收,就是将通美晶体、金美镓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镓的碎片和污泥进行回收再利用。有了这个项目,整个园区的半导体产业链就形成了闭环,既实现了资源的回收,也能实现节能减排。”项目负责人邢志国介绍。

喀左把信息半导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以通美晶体研发团队为基础,以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技术支撑,构建实质性产业联盟,推动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开展以商招商活动,形成抱团发展模式,使信息半导体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在“十四五”期末,将形成一个从半导体前期材料及辅材、化合物半导体到晶片(衬底),集研发、生产到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中国的“北方硅谷”。

“以前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咱们喀左的大学生考出去不太愿意回来。但是现在,单我们一个产业园,一年就能吸引三四百名毕业生回乡就业。”朝阳喀左经济开发区信息半导体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暴雨说。

新产业快速成长,“原”字号企业也纷纷开新花。

在喀左一家铸造公司,董事长高云鹏通过手机就能了解任意车间里任意一台机床的工作状态。作为辽宁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企业和朝阳市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他们通过搭建数据通道,实现了生产制造各环节的高效协同。“原来要上百工人操作的生产任务,现在十多个人就能完成了。”高云鹏说。

数字化提升的不只是生产效率,在技术革新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该企业制造的一款底盘零件,重量从50公斤减为28公斤,大小未变,性能却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5G信息屏能实时掌握车间工作状态(央广网发 李子平 摄)

同样生产车用铸件的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近年来,在喀左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持续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很快。目前该企业重型商用车刹车系统轮端总成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配套北美拖车市场的25%,欧洲市场的20%。

“我们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公司负责人汪飞说,之前国内某汽车头部企业有一款产品急需刹车系统配件,在国内始终找不到合格的供应商,进口的话成本又太高,“结果对方在我们发过去的PPT里看到了产品介绍,马上找到我们。一测试,成了!”

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数字赋能产业腾飞。如今的喀左,正在建设成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创业氛围良好的“求新”之城。

紫砂与陈醋:

老产品换“新貌”

激活文旅新风潮

“你知道紫砂壶有几种颜色?”喀左紫砂协会副会长、辽宁工艺美术大师白雪峰的问题让记者有些迷糊。紫砂,不就是紫的吗?

实际上,喀左紫砂除了紫色之外,还有红色、白色、黄色、黑色以及彩色。喀左紫砂矿藏十分丰富,具有悠久的烧陶历史,在喀左东山嘴遗址就出土了大批陶器。

如今,在千年传承后,当代喀左人擦亮了“喀左紫砂”品牌。目前喀左已成为继宜兴后全国最大的紫砂原料产区。

“以前紫砂产品颜色比较单一,现在利用丰富的原料,我们打造出了更多颜色的紫砂产品。”白雪峰说。喀左紫砂在器型上也做了诸多探索,由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华龙鸟、辽宁古果等知名文旅符号创意而来的紫砂产品,最为畅销。

白雪峰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拥有2万多粉丝。“我经常给网友们讲,我们的紫砂产品上市前都要进行检测,不能出现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合格了才能上市。”白雪峰说。

技师在制作紫砂壶(央广网发 石文博 摄)

喀左紫砂资源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紫砂矿都满足制作工艺品的要求,这些低档矿石和边角料也没有被浪费。

在喀左玉龙紫砂的展厅里,负责人白志萍为记者展示了种类繁多的紫砂新产品。“我们研发的紫砂猫砂,利用紫砂的天然吸附性和净化功能,能很好解决味道残留。同样利用这个特点,我们还研发了紫砂阻燃环保墙泥,已经取得国家专利。”白志萍说。

当下,喀左紫砂也被赋予了助力文旅发展的期待。喀左整合传统景区和新兴紫砂紫陶工业打卡地等系列特色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将紫砂文化贯穿旅游各个环节,成为将喀左旅游项目串珠成链的一条“文化之线”。

喀左紫砂的用处中,还有一个历史久远的功能——酿制喀左特产的陈醋。用紫砂罐酿醋,透气性好,利于醋中水分的蒸发,大大提高了喀左陈醋的品质,再加上本地的优质高粱和深井矿泉,让喀左陈醋具备了色泽棕红、酸甜可口、久贮不腐的特点。

喀左陈醋在阳光下发酵(央广网发 张杰 摄)

如今,老醋也有了新味道。喀左酿造龙头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继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老字号更要推陈出新,随着蓝莓醋、枸杞醋、甜橙醋等新品种的不断研发上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喀左陈醋的拥趸。

近年来,喀左坚持绿色发展新思路,致力生态成果新转化,项目引建成果丰硕,县域产业基础更加巩固。2023年,迎来自治县成立65周年的喀左,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产业经济发展、资源优势整合、城乡环境改善、发展成果共享、政府效能释放等五方面推进高质量“大提速”。

醇香的陈醋,悠久的紫砂,让喀左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新兴的产业、快进的步伐,让喀左留给世界的新印象变得日益鲜明。

百家读城

喀左:这山,这水进度条04:4300:00/04:43

喀左:这山,这水

□张日新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它的名字始见于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喀喇沁”,原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卫”或“看守”之意。

喀左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演绎了喀左大地的多姿多彩,历史留存了喀左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

龙源湖是打开喀左的一扇窗子,从这里出发,我们就知晓了喀左奋斗的历程。龙源湖,是大凌河南支流与西支流交汇的地方,水面广阔,波平如镜,山水相连。它的下游有凌河第一湾、东山嘴遗址、鸽子洞遗址,人类文明的一支,就从这里起源。

龙源湖是塞北的“西湖”,这片水草丰盛区域的出现,是喀左人在自然本态之上的一次革新与创造。广阔的水域上面,打造了鸟儿栖息的小岛,多年消失的鸟儿重现,种类已达120多种。鸟儿分季节到来,有的在这里繁殖,有的在这里停留补给;还有的,四季就生活在这里了。

龙源湖改变了县城周边的气候,空气新鲜,晴空朗朗。早晨水雾升腾,百鸟争鸣;傍晚水天一色,霞光粼粼。

冬天的龙源湖,就成了一片冰的世界,打陀螺的,滑冰车的,还有跳冰面舞的。龙源湖冰面上的秧歌,是蒙古族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每年正月初八开始,人们敲锣打鼓,彩妆出场。

龙源湖西侧,曾经是杂草丛生的河滩,如今建了大凌河文化园,一组组雕塑展示了红山文明的发展脉络。骏马奔腾的雕塑,揭示着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鸽子洞古人类生活场景再现,昭示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东山嘴红山女神的英姿,在阳光洒满的广场上,呼唤天宇星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龙源湖,已经构成碧水连天的壮美。新时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这里感受自然本态风光的同时,也找到了生活安泰的根脉。

龙源湖润养了喀左,也牵动了喀左全域旅游。城乡一体的全景旅游,让喀左多了一分热烈,多了一分含蓄,多了一分秀色,多了一分繁华,还多了一分江南柳岸女子望霞飞的情致。

到喀左来,城乡一体的美丽,都会落入你的怀里,读情也罢,悟意也好,以小为主题的风景,就是心中圣洁的永恒。在辽远的岁月里,跟着这山,这水,永久地悠悠飘动。

(作者系蒙古族作家,作品曾获中国散文学会全国散文最佳创作奖)

大家都在看↓

湖北黄陂:农商文旅融合九省通衢桃源地 千亿强区拓展英雄之城新空间

四川渠县:汉阙之乡遍地黄花是金针 时尚之都织出锦绣新未来

山东金乡:产业立县敲响蒜乡“金蒜盘” 播绿点翠巧绘惠民“新河湾”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李子平

编审:李红笛 安琪

视频:李子平 石文博

本期编辑:杜晓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