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上海旅游节9月17日拉开帷幕,将持续至10月6日。


(相关资料图)

今年旅游节主题是“乐游上海”,从上海最有优势、最有资源的地方出发,大力推广“微旅行、深度游、慢生活”的出游方式,加快上海从旅游客源地转变为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让外国人看到中国,让中国人看到上海,让上海人看到乡愁。

视频:主办方提供

坐上苏州河游船 看“最上海”风光

9月17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正式开通。据了解,整条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首批码头共有8个,分别为外滩源、四行仓库、昌化路、西康路、梦清园、中山公园、长风公园、丹巴路。

其中,17日试运营的首期航线,共有外滩源、四行仓库、昌化路、长风公园4处码头投入试运营。从普陀区长风公园码头(临时母港)至黄浦区外滩源码头,苏州河水上首期航线途径普陀区昌化路码头、静安区四行仓库码头,全长约17公里,直达时长约2小时。而丹巴路码头、中山公园码头、西康路码头和梦清园码头也将在今年年内交付。

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正式开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目前,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正处于试运营第一阶段,运营方将对河道、水文条件进行充分的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航线、产品后适时向市民游客开放票务和预约系统,并公布航线价格。

2021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河段42公里岸线实现贯通,苏州河两岸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其流经的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五区各自有自身独有的气质特征,并通过苏州河的流水汇聚成上海海派文化独特魅力。

其中,黄浦区主打“最上海”,滨水体育功能带、水岸休闲漫步带、文化艺术景观带建设和以外滩源为核心打造的苏州河滨水旅游核心区,组成了苏州河黄浦段的美丽画卷。

虹口区主打“海派味”,打造“文化苏河”城市景观带、“世纪同框”品质休闲带、“河滨之源”品牌活动带,形成全景式“建筑可阅读”体验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

静安区主打“国际范”,以城市文脉体验、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打造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区,整合艺术场馆资源,引入一流艺术展,建设艺术主题旅游区。

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沿岸步道(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长宁区主打“时尚风”,依托华东政法大学段滨河步道、圣约翰大学旧址、中山公园等资源,推动周边老建筑和华东政法大学校区开放,丰富休闲、展陈、娱乐等元素,打造静谧绿色与历史怀旧相融合的城市休闲活力区。

普陀区主打“烟火气”,聚焦长风公园码头周边资源,打造集水上运动、亲子休闲于一体的苏州河亲子休验区;整合M50、天安千树、梦清园等资源,打造城市生活文化街区。

苏州河游船(央广网发 范筱明 摄)

未来,苏州河水上旅游将开设三种航线,一是适合组团游览的“西环线”,航线从长风公园码头—昌化路码头,单向单程航线时长一小时;二是适合散客游览的“东环线”,航线从外滩源—四行仓库—昌化路三个码头出发,绕三个码头环行后返回始发码头,航线时长一小时;三是适合休闲、聚会、商务的“定制线”,市民游客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始发码头、定制行程及配套服务。届时,市民游客既可在船上观赏两岸美景,也可多点上岸游览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

据介绍,苏州河的游船是上海市投入运营的第一批纯电动游船,常态运行时全船声音可控制在60分贝以内。同时,船上的灯光在设计初期就严格按照《上海市景观照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综合考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对灯光的朝向、亮度、色彩作了合理配置,并可通过效果程序管理灯光开闭状态。

苏州河游船驾驶舱(央广网发 范筱明 摄)

如今,随着苏州河旅游航线的开通,世界级滨水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和沿岸步道为“链”,以游览码头为节点,更多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出现,更多滨河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址得以活化利用,“串珠成链”的都市滨水旅游目的地正逐渐成型。

近200项主题活动 全方位赋能城市文旅发展

今年旅游节将着力于“惠民生、促消费、展形象”三大功能,线上聚合和线下分众并重,惠民消费和城市宣推双轮驱动,全面提升节庆品质,全力惠及人民生活,全方位赋能城市发展。

比如,举办“乐游云购917”促销活动,联合文旅头部企业和大流量在线平台,集中推出旅游线路、景区景点、节庆展会、演艺展览等文旅精品,做大文旅市场重振的“消费季”。并且,以旅游节大平台赋能,加快旅游业态创新、要素集聚和品牌塑造,形成一批“文旅+”和“+文旅”新精品。

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市各区、市场主体精心设计了近200项主题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精彩纷呈的文旅体验。推出的十大“惠民游”主题分别为:依托红色地标打造的“红色初心游”;畅享城市郊野自然风光的“沪郊生态游”;感受五个新城发展成就的“新城休闲游”;体验文博艺术魅力的“文博艺术游”;引导市民游客游中有学、学中有乐的“工业科普游”;带领市民游客欣赏城市表情、感受城市温度的“街区建筑游”;品味黄浦江滨水风光的“浦江亲水游”;突显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非遗古镇游”;“互联网+文旅”全面深度融合的“数字云端游”;打开文化场馆、旅游场所夜间空间的“时尚夜间游”。

上海划船总会旧址(央广网发 范筱明 摄)

“最上海”指数彰显上海高质量文旅打卡点

10月6日上海旅游节闭幕当天,“最上海”指数将正式发布,旨在进一步通过旅游引导消费,促进经济振兴,增添城市活力。

该项评估充分关注潮玩地所发挥的功能性和文化性作用,试图探寻文化与市场相融的交汇点。此次评估,上海多个区推荐参选的沿江沿河“潮玩地”点位总数达300多个,涵盖了老建筑、 网红新建筑、美术馆、书院、生活馆、咖啡馆、创意园、夜市、商业中心等多元主体,可以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体验。

同时,这一批高质量文旅打卡点也展示出上海的人文艺术底蕴和城市软实力,引导市民游客进入年代感、时代感兼容的游玩体验,尤其是经典建筑、公共艺术空间为“一江一河”贴上了全新的文化标签,展现出上海独有的城市风貌和审美姿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