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发布了《2022年自然学校绿皮书》,这是全国首部自然学校绿皮书。
《2022年自然学校绿皮书》以国家自然学校试点为研究对象,对当前自然学校发展模式、课程现状等进行梳理分析,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自然学校建设标准、改进路径等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
本书对自然学校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自然学校在课程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教育功能、受众界别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及成功经验,并从政府引导和机构自身发展等角度提出改进与发展建议。全书由自然学校的发展情况、现状调研、专业视点、优秀实践案例、发展建议五部分组成。
自然学校现状调研以“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6家自然学校试点为对象,类型涵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附属机构、注册公司或商业团体、NGO、基金会等,通过定向邀请,机构主要负责人线上答卷形式完成。
现状调研报告首次调查了自然学校对于低碳、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的教育传播意愿,并首次就自然学校带动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自然学校有较好的意愿将环境议题纳入机构发展规划,超过九成的自然学校认为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与自然教育较好的融合,超过七成的自然学校认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可以与自然教育融合;自然学校可以在各种环保行动、环保志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意愿最强的志愿服务为环境宣传教育,占比88.61%,其次是环保科普和自然保育,皆为83.54%。
本次绿皮书撰写特别邀请了自然教育领域有关专家,分别从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双碳”目标和自然学校课程建设、自然学校人才需求分析和能力模型、自然学校开展研学教育的观察与建议、自然学校的制度环境分析等方面提供了专业视点。
优秀自然教育实践案例部分收录了10所自然学校试点单位的特色自然教育活动,并根据自然学校自身地域、教育资源、人才及受众等特征,将其划分为基于本土生态资源开展“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开展“环境友好”的自然教育、发挥机构人员优势开展“科普参与”的自然教育三个类别。
过去的一年,深圳生态环境更好了,野生动物种数超过全省总数的五成。(红树林基金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