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开局良好。4月19日,北京市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据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比2019年同期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4.6%。目前,全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走向活跃,结合全市高精尖发展定位,当季固定资产投资中高端产业投资更是涨超九成。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北京商报

居民四项收入全面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85元,同比名义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2%。从全市居民一季度收入的构成来看,四项收入实现了全面增长。具体而言,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0.5%、15.6%、10.6%和5.3%。

从数据来看,全市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实现领跑。对此,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指出,“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主要体现的是居民创业、个体经营带来的收入。经营性收入在四种收入来源中涨幅最大,说明北京双创氛围和政策环境较好,双创活动非常活跃;同时也说明,北京经济的微循环畅通,接地气,有烟火气”。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同比增长,对居民收入的整体增长贡献很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卞晶表示,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员工就业率得到提升,企业员工平均工作时间较2019年得到增加,工业生产也带动了收入和企业运营的增长态势。

今年春节期间,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企业开工时间总体早于往年。据对全国近5000家工业企业开展的开工情况快速调查显示,调查企业春节期间平均放假天数为7.5天,明显少于正常年份。另一方面,员工到岗情况好于往年,调查企业中,近一半企业有超九成员工就地过年,对生产提振作用较大,反哺了居民收入的有效提升。

北京商报

消费价格低位运行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支撑,叠加“就地过年”等政策倡导,全市一季度消费也逐步走向活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2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0.3亿元,同比增长31.1%。

“2021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的形势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信心得到进一步激发。八大类支出首次实现去年以来全面推进,其中六类支出实现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卞晶表示。

去年疫情倒逼线上消费活力得到释放,一季度全市网上消费格外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127.1亿元,同比增长38.2%,两年平均增长26.5%。分商品类别看,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8%、31.4%和22%,两年平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

同期,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全市线下消费同样涨势迅猛。据统计,一季度全市服务性消费增长18.5%。卞晶指出,春节以来,全市通过发放餐饮消费券等方式助力餐饮企业,餐饮企业也采取措施激发市民外出消费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消费热情被激活,但居民消费价格却出现了同比下降。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降幅达0.1%。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实现“两升六降”:除食品烟酒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0.9%和0.6%外,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以及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幅度分别为0.1%、0.2%、0.3%、0.8%、0.6%和0.9%。

“一季度价格数据主要是受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卞晶指出,下一阶段,随着翘尾因素持续减弱,服务类项目价格回升,预计二季度全市CPI将在3月基础上保持温和。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猛增

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端行业和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据统计,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4.8%。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6%、44.3%和16.5%。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1.8%和67.5%。

高端产业投资热情也得益于全市研发创新表现活跃。据庞江倩介绍,今年1-2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25.4%,两年同比增长16.1%。其中,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34.1%;中关村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近九成。

同期,消费升级以及北京市高精尖定位带动相关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逐年上涨。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以及教育产业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7.9倍、25.1%和17.8%。相较而言,市内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开发等传统项目投资涨势相对平缓。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下降1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4%,两年平均增长8.3%。

“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额度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超过50个百分点,说明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制造的发展动能是非常强劲的。”胡麒牧指出,“我们在看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强劲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几个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产学研跨区协同机制的完善;同时,也要注意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机制的完善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