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小康人家小区外,干净整洁,绿意盎然。踏进小区,院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小广场上,时不时传来老人棋局对弈的阵阵喝彩声……近年来,段庄街道法苑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助力基层治理,民生基础“硬环境”和居民服务“软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

党建引领


(资料图)

开展多元共治

“以前缴养老保险费需要到政务服务大厅,很不方便。多亏了社区党员上门手把手教会我们下载和使用APP,现在足不出户就能缴纳保险费了。”家住金阳家园居民沈先生如是说道。

在法苑社区,网格长、楼长、党员志愿者们经常在收到小区老人们的求助电话后上门帮扶,这是该社区以“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助力基层治理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法苑社区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创建,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和居民小区治理创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红色物业’创建启动后,我个人一知半解。何为‘红色物业’?红在哪里?”小康人家宏瑞物业党支部书记、经理赵磊说。“后来到法苑社区学习后明白了,‘红色物业’就是通过党建引领,重塑物业的服务格局,引领物业在追求利润和效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此,宏瑞物业常态化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精准化提供物业服务,搭建好物业、社区、居民之间桥梁,打通党组织联动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居民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建强队伍

打造幸福社区

“有困难找网格员、找志愿者”,这句话,在法苑社区各小区深入人心。一直以来,法苑社区巧用网格治理、建强网格队伍,逐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个个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被解决,居民幸福感全面提升。

退休党员杨启元是金阳家园小区第二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网格长。每天,他都坚持巡逻在各个楼栋之间,群众有意见、有困难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他。“咱们小区2006年上房,十几年过去了,设施老旧,特别是楼栋周围的房檐部分损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看能给解决不?”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杨启元迅速向法苑社区党委汇报。后来,在社区党委、物业公司、业委会的不断努力下,小区楼栋的脱落墙檐全部改造完成,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纷纷点赞。

近几年,通过网格长、楼长和党员志愿者不断搜集社情民意。中院宿舍小区是个拥有2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楼层最高为七层。以前因为没有电梯,很多老年人都尽量减少外出,成了“悬空”老人。得知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老小区增设电梯后,1号楼2单元的部分居民代表找到小区网格长并汇报到法苑社区。社区组织人员排查摸底后,按照居民协商议事会的原则,确保电梯加装科学、合理、可行并将施工单位的资质、设计方案等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公示,居民们经过仔细对比最终确定了施工单位,电梯也于去年国庆期间建成使用。“这部电梯是我们街道老小区首部成功加装的电梯,作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典型成果,社区会将这个成功经验向其他小区和楼栋复制、推广。”法苑社区党委书记杨红莲说。

共建共享

建设品质社区

近年来,法苑社区常态化开展“学党史、践行动,绿色家园齐守护”志愿服务活动。每次活动倡议一发出,社区广大党员和热心群众纷纷响应、积极参与。他们自带工具,对辖区各小区里的卫生死角、小广告、杂草等一一清理,同时还倡导邻居们爱护社区卫生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我们的党员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始终零距离、面对面服务居民,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杨红莲说。同时,法苑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宣传活动,服务引导社区群众提升文明素养。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树立了社区群众的文明、健康、卫生意识和观念,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社区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更愿意出来休闲活动了。”锦绣年华小区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下一步,段庄街道法苑社区将继续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更好地引领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建立以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自治组织,进一步提升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

编辑:哈晓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