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湖南省再次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关键节点,湖南省全境共记录鸟类523种,其中具有迁徙属性的鸟类达300多种。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开展候鸟保护工作,一批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逐渐取得成效。
湘阴横岭湖:变“荒”为“湿” 四级梯度湿地打造候鸟生态乐园
11月8日11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2024候鸟迁徙特别节目》直播湘阴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该保护区处于南洞庭湖与东洞庭湖交汇区,是全球4条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保护区内建设四级梯度湿地,生态保水,让候鸟安家越冬。冬候鸟一般每年10月份开始迁到横岭湖,12月上旬达峰值,数量4万余只,翌年4月返北。
据介绍,此前保护区内生态矮围年久失修,无法保水,一度成为一片旱地,没有了水,候鸟渐渐地也不来了。四级梯度湿地的设置,为候鸟精心打造了新的生态乐园。
根据现场示意图,第一梯度水深10-30cm,鸻(音同“横”)鹬类的候鸟适合在这里栖息。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水深为30-50cm,白琵鹭、苍鹭等涉水禽鸟喜欢在这个区域活动。第四梯度水深达100cm,这里就是“游泳高手”和“潜水高手”鸬鹚、凤头鸊鷉等鸟类的活动区域。
因地制宜的创新,使得不同种类的候鸟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园。
目前,湘阴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冬候鸟有东方白鹳、黑鹳、白鹤3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冬候鸟有白琵鹭、小天鹅、小白额雁、白额雁、灰鹤6种,其中白琵鹭数量已达1200只。保护区还有个独特生境,是中华秋沙鸭在洞庭湖区唯一连续四年越冬的区域,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期约四个月左右。
青竹村的蜕变:从遍山“打鸟坳”到观鸟民宿村
青竹村坐落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千年鸟道”南风坳山下,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过去,青竹村群众为了生存,打鸟成风,因此这里很多山头都被称为“打鸟坳”,到处都是“鸟堂”。
近年来,桂东县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力打击非法捕鸟行为,青竹村积极响应并开展护鸟工作,昔日的“捕鸟人”变今日的“护鸟人”。当地政府积极挖掘良好生态资源,持续擦亮“千年鸟道”生态名片,把“打鸟坳”变成了网红民宿村,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进村观鸟、拍摄。
青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辉勇介绍,1024人的村庄建起了115家民宿,每年避暑旺季,住在村里的外地游客超过3000人,整村经济收入近1500万元。2023年,青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超2.2万元。“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和“港澳青少年研学交流基地”也在这里落地。
衡南县江口鸟洲:冬候鸟与夏候鸟的共舞奇观
金秋十月的三湘大地层林尽染、风景如画。连日来,一批批冬候鸟陆续飞抵衡南县江口鸟洲安营扎寨、筑巢栖息,与在此逗留的夏候鸟一起嬉戏觅食,形成一道冬夏候鸟齐聚共舞的和谐自然景观。
10月23日,在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陈家洲滩涂上,上千只从北方高纬度地区南迁来此越冬的斑嘴鸭、鸬鹚、苍鹭,与小白鹭、池鹭、牛背鹭等夏候鸟,成群结队地在耒水江面上玩耍嬉戏。随着冬候鸟从南方飞抵江口鸟洲,夏候鸟也将陆续分批南迁,通常在9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之间,完成整个冬候鸟与夏候鸟“换班”交接过程。
据衡南县江口鸟洲管理所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有180余种近8万只鸟类来此越冬度夏,为了进一步保护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通过新修巡护栈道、增设观鸟护栏、栽植苗木及水草等举措,积极开展鸟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工作。
五省(区)携手护鸟飞,打造全国新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不仅在省内积极展开候鸟保护工作,还与周边省份展开了紧密的合作。
10月11日,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区)共同启动了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并在永州蓝山县签署了五省(区)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备忘录。
这一行动旨在实现华中、华南协同保护制度化,开创全国候鸟保护省级合作新模式。五省(区)将协商建立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磋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创建应急响应预案,共同提升候鸟保护能力。
据湖南省林业局透露,在2023-2024年洞庭湖冬季水鸟同步调查中,共记录到水鸟80种38.18万只,水鸟数量较上年度基本持平、略有上升。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共448只,以及小天鹅、小白额雁、白额雁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2种3.26万只。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湖南林业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巡护值守、执法监管、宣传教育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候鸟迁飞跨区域协同保护能力,联手打造“千年鸟道”生态品牌,为守护候鸟迁飞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