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成立于2022年,是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在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地区建设的优质学校,是一所市建区办的全日制公办完中(含国际部),属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书记、校长杨文芝接受新华网专访,将学校以数智技术为引擎,以“成全未来人的教育”为核心理念,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娓娓道来。

 数字技术融入体育教育:科技赋能 让健康理念扎根成长

  “北师大实验中学要在顺义区办一所学校,它一定是基于实验中学的百年文化,我称之为‘迁移实验范式’。我们要依据顺义孩子的学情特点,依据顺义区的区域特点,建一所符合百姓期待和需要的好学校。”2022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的杨文芝抱着如此的信念,带领北师大实验中学派出的核心管理团队及骨干教师们一同来到这片新的育人沃土。

  2025年,北京市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为落实相关要求,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立足“健康第一”理念,将数字技术融入基础体育教育,这也成为了学校素质体育实践的一大亮点。


(资料图片)

  杨文芝解释说,通过实践,学校实现了“从活动到运动”的转变。“传统体育课难以精准考量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活动安排是否合理,而通过引入智能体育,借助数字技术,用腕表追踪学生数据,可以将随意活动转化为系统运动。”

  “北师大实验中学一直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也从初一到高三延续了这一传统。”杨文芝表示:“腕表对体育课运动量的控制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腕表对学生运动中的体温、心率、血氧的检测,教师实现了精准把握运动负荷,确保每节体育课运动量达标的同时,也不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而且每次课后,老师和我都能看到反馈的曲线情况,便于及时检测和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进度。”

  实践起到的第二个作用是实现了“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往往凭经验判断学生体质和达标情况,而引入智能体育后,运动量和动作规范程度可通过AI识别,实现了因材施教。“我们加入了分层教学,以篮球为例,基础组着重练习基本功,提升组则强化技能,而优秀学生可以组队打比赛。”

  实践带来的第三个变化是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学校通过数据统计,实现家校社联手,搭建孩子运动习惯养成的平台。我们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树立起能受益一生的真正的健康理念。”杨文芝说。

  “顺性发展”教育哲学与素质体育融合:尊重天性 助力成长

  “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是‘顺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办学的底色。”杨文芝介绍,“顺性发展”就是让学生在发展中找到个人之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一理念与素质体育的融合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顺应天性,借助数字体育智能技术,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运动项目;二是尊重差异,技术支撑了分层教学,尊重了孩子的差异性,让每个孩子在运动中都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三是聚焦过程成长,运用数字体育平台的过程评价促进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怎么帮助入校的“小胖墩”成长为健康阳光的少年?杨文芝也有招。“小胖墩怕运动,我们就要穿透那个‘怕’,知道他在怕什么。”杨文芝分析,“小胖墩”对运动的“怕”一般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怕自己的努力不被看见;第二种是怕“出丑”;第三种是不擅长进行高强度运动。“我们学校有齐全的场馆设施、有顺义教委招聘政策的支持,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通过智能赋能课堂、分层教学、俱乐部制以及各类赛事,让孩子们从对运动的恐惧转化为有兴趣,再发展到热爱。很多孩子从一开始‘有点怕’,到‘慢慢的试’,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层次和类型。”杨文芝欣慰地表示,这种系统性的课程体现了“真教育”。“‘当你真的尊重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能见到教育成果的,孩子们会变得眼睛有光,身板挺直,阳光自信。”

  数字化管理赋能全校园:“新老携手”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

  在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数字化管理已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成长指导等方方面面。杨文芝介绍,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平台,帮助老师备课、分析教材、查找资料,效果显著。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门禁系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收集等也在尝试运用。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活力十足的“新教师”共同成长?杨文芝分享了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的做法。

  一是形成以备课组为基本单元的同伴互助机制。老一辈教师在学科把控、学科素养研究、考试经验等方面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则带来网上教学资料、数据分析等,将它们运用在备课过程中,实现双方相互提升。

  二是引进专家导师团和资深教师力量助力。一批特级教师,会定期到校指导工作;一批特别热心的老一辈教师们,会每周一次来到学校,听课、评课、复盘,一起准备下一节课,对年轻教师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获得快速成长。

  三是一对一的师徒结伴。“这种‘传帮带’包括作业设计、选题、PPT 制作、问题提出等,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

  构建三维健康的教育体系:培养“四会自主未来人”

  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构建了三维健康的教育体系,核心理念是“体育改变健康,体育改造大脑,运动改善身心健康”。

  杨文芝表示,这一体系源于对五育并举的重视,希望通过科学、系统、有趣的体育实践,优化学生的生理机能、认知能力、神经可塑性、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最终培养兼具强健体魄、敏锐思维、阳光心态和健康人格的“四会自主未来人”。

  谈及未来学校在基础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探索,杨文芝介绍了学校的三年规划和愿景。

  “我们希望实现教育场景深融合,从工具赋能到认知改革;推动教育模式的双脑协同升级,实现碳基人脑与硅基机器脑的深度耦合;构建智慧治理的中枢。”

  “我们还计划把身体定向越野和思维定向越野联合起来,把认知和运动耦合模式延伸到学科的学习中,开发数学思维跑酷、语言逻辑障碍赛等,提升学生的空间推理和抗干扰能力。”杨文芝补充说,“这可能也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突破点。”

  “技术终将迭代,但教育之魂历久弥新。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的数字化愿景,始终是让每一个生命在数据赋能中找到成长的意义。未来三年,我们将立足顺义,办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融合西城,育国家发展栋梁之才。”

  我们也期待,在杨文芝校长的带领下,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未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