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认定1.1万名“双师型”教师,推进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创新互联网台运行,上线“陇明公”全省农民工实名制工资支付台,构建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推行“新八级工”职业等级,已有1.8万人获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正在陆续推行;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题材的文艺创作,话剧《永远的铁人》、舞蹈《建设者》、美术作品《阳光·矿工兄弟》等艺术精品备受好评,唱响“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在3月12日召开的甘肃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亮出了一年来的成绩与成效,展现了甘肃省系统解决瓶颈问题,全领域推进“产改”对标对表、走深走实的新局面。

2023年以来,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产改”专题调研,部署工作。省“产改”领导小组的17家成员单位和17家联络员单位协同推进,落实落细“产改”任务。甘肃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投入资金53.5亿元,大力发展高水职业教育,开展岗位技能培训16.7万人次,建成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6个,建立“数字工场”,开设“双创”培训课堂。多措并举维护职工权益助力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出台《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省邮政管理局大力推动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实现了全省基层从业人员参保全覆盖。

甘肃省总工会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系统解决瓶颈问题的相关意见措施,擦亮“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一年来举办各类竞赛活动850多项,50万名职工参赛,助力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人生出彩。

据统计,随着促进“产改”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甘肃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已有230.5万人,达到历史高点。

据悉,为更好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深化“产改”的积极、主动、创造,甘肃省决定出台《关于建立全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评价考核机制的实施意见》,以高质量的考核督促14个市州、兰州新区“产改”领导小组、省属国有企业、省级产业(系统)工会、省总直属基层工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促进改革绩效持续提升。(记者康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