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广网天津6月26日消息(见习记者曲彤)日前,天津市津南区5.2万亩小站稻完成插秧,进入管护阶段。2023年,津南区围绕“源、种、魂”三大核心,稳步推进小站稻种植,优选“津原89”作为主栽品种,精选“津原U99”“金稻919”“津育粳22”等优质品种扎根小站稻种植区。除此之外,传统农业智慧中的“和谐共生”理念也在津南区小站稻耕作中得到体现。目前,津南区正在推广稻蟹立体、混养混种,面积增加到2.9万亩,进一步促进稻田间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夯实绿色增产增效之路。

走进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曳,生机盎然。作为全区较早完成插秧工作的区域,进入营养生长关键阶段的秧苗,正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种植户们也用更精心的田间管理,护航稻苗茁壮成长。“插秧完成后,我们会根据秧苗长势,分时段施3次有机肥,同时每天天亮之前要抽水灌溉,让秧苗‘喝’清凉一点的水,有助于成长。”稻田管护人员郝文成说,“我们希望用更精心的管护,换粮食的丰产丰收。”

津南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负责同志表示:“2023年我们在种植和管护过程中主要推广绿色生态技术,包括水稻基质育秧、有机肥替代化肥、稻蟹综合种养以及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这几项技术的实施,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目前,小站稻已经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小站稻原产地,津南区将加紧实施小站稻振兴行动,聚焦品质标准和品牌形象,串联融合大孙庄小站稻种植基地、“稻香源”千亩稻田景观区、小站稻作展览馆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绿色“颜值”,激发绿色“活力”,力促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等多功能融合,助力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品味稻香中记住“乡愁”、留住根与魂,让小站稻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生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