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主题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禁毒综合治理”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检察机关禁毒工作十大典型案事例,其中包括5件典型案例和5件典型事例。

典型案例1:石某明、刘某贩卖、运输毒品案。这是一件经检察机关接续抗诉,一名被告人由无罪改判为有期徒刑十年,一名被告人由有期徒刑十五年量刑畸重、改判为有期徒刑八年的案件。广东省检察机关全面审查案件事实,完善证据体系,在第一次抗诉后仍被维持原判的情况下,接续抗诉,监督纠正了错误裁判。


(资料图片)

典型案例2:钟某均贩卖、运输毒品案。这是一件检察机关发现毒品犯罪遗漏同案犯和遗漏罪行监督线索后,经多方协作成功追诉并开展跨省审判监督的案件。浙江省检察机关细致审查发现案件线索,及时追诉漏罪漏犯,经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协调,跨省开展审判监督,纠正了错误裁判,维护了司法公正。

典型案例3:陈某鹅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这是一件有力追捕毒品犯罪漏罪漏犯的案件。江苏检察机关强化对电子数据的审查,查证关键证据,成功追捕多名被遗漏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还针对寄递毒品问题,推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典型案例4:袁某贩卖、制造毒品、洗钱案。这是一起强化“一案双查”,成功追诉涉毒洗钱犯罪的案件。山东检察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时开展“一案双查”,审查发现洗钱犯罪线索后引导侦查机关追踪毒资流向,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彻底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

典型案例5:卢某平等人非法生产制毒物品、污染环境案。这是一件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毒品犯罪、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件。江西检察机关在依法追诉犯罪的同时,对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典型事例1:国家邮政局、最高检等17部门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典型事例。国家邮政局、最高检等17个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发力、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平安寄递专项行动,以合作之力集中整治寄递渠道安全隐患,深化平安寄递建设,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典型事例2:四川、重庆检察机关建立川渝检察禁毒协作机制典型事例。川渝两地检察机关立足自身职能,把川渝禁毒协作作为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全国首个由省级层面统筹,以打击毒品犯罪与禁毒综合治理并重,落实司法一体化的跨省域检察禁毒协作意见,为川渝禁毒工作贡献检察力量。

典型事例3:贵州省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毒品原植物禁种铲除工作典型事例。贵州省检察院针对省内某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逐年大幅增长问题,向市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在齐抓共管下,快速实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大幅下降,成效显著。

典型事例4: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以“数字画像”开展毒品犯罪法律监督典型事例。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数字检察引领、撬动作用,通过“数字画像”,实现对毒品犯罪精准类案监督与融合式监督,推进禁毒工作纵深发展。

典型事例5: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推动共建禁毒公益宣传驿站典型事例。常州市检察机关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与有关部门建立禁毒公益宣传驿站、设立检察服务站,有力推进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贯彻落实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