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了解到,今年以来互助县坚持把菜薹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作为打造“七彩农业”名片、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有效抓手,紧密结合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充分依托高原气候冷凉、土壤无污染、病虫害少等自然优势,全力打造菜薹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菜薹及供港蔬菜逐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农民们采摘菜薹(央广网发 王宝元 摄)

基地化发展扩规模

按照规模化打造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的思路,因地制宜在南门峡、塘川建立千亩菜薹生产基地2个,并在林川、丹麻等乡镇推广种植菜薹,种植面积达5600亩;在台子、南门峡等乡镇种植生菜、娃娃菜等供港蔬菜5000亩。目前,菜薹产量达1.12万吨、产值达56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80万元;供港蔬菜产量达1万吨、产值达30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200万元。

工厂化育苗提效益

依托“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现代育苗大棚,组建由3名育苗专家、2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菜薹及供港蔬菜育苗专班,驻点开展育苗工作,积极推行“大棚育苗+露地机械点播”等先进生产模式,菜薹及供港蔬菜露地出苗生产周期缩短20天,工厂化育苗菜薹及供港蔬菜3000万株,有效提高了菜薹、供港蔬菜种子出苗率和土地产出。

规范化管理保质量

持续强化菜薹种植项目管理,严格筛选带动能力强、种植模式成熟、发展意愿强烈的18家经营主体,带头发展菜薹及供港蔬菜种植产业,杜绝了盲目发展的风险。在田间管理方面,聘请外地有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集中开展技术培训5次,提供技术指导110人次,350名从业人员种植技术得到显著提升,菜薹及供港蔬菜品质和产量得到有效保障。

联动化发展促增收

针对菜薹、供港蔬菜种植、采收用工量大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联动发展模式,结合金秋助农增收行动,吸纳附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18家新型经营主体全年用工达3000余人,带动群众务工增收2480万元,种植、采收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达8200元。

推荐内容